2022年延安市政府工作报告严汉平2022年4月28日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我们牢记嘱托、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加快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五年来,市人民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奋发有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这五年,我们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004.6亿元,年均增长6%,人均GDP达到1.38万美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累计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58.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87.9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9306元和14258元。综合能源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原油产量基本稳定,煤炭产量稳中有升,天然气、LNG、发电量高位增长,卷烟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延安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大唐热电联产、彩虹光伏玻璃等186个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非油工业占GDP比重较2016年提高11.6个百分点。市场主体达到22.5万户,其中企业5.3万户,在库“五上”企业1591户。粮食生产守住了70万吨底线。建成全国最大优质苹果基地,苹果产量突破400万吨,后整理水平全国领先,“延安苹果”“洛川苹果”区域品牌价值名列前茅。延安革命纪念地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新增国家4A级景区4个,4A级以上景区达到9个,延安红街、甘泉大峡谷成为网红打卡地,累计来延游客2.4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603亿元。连续四年进入全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行列。这五年,我们精准施策抓脱贫、治污染、防风险,三大攻坚成效显著。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目标投入各级财政资金76.7亿元,精准实施“八个一批”脱贫工程,延长、延川、宜川3个国定贫困县全部“摘帽”,69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52万人全部脱贫,被党中央、国务院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成为全国脱贫攻坚示范交流基地。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森林覆盖率提升到53.07%,植被覆盖度提高到81.3%,成为全国退耕还林和生态建设的一面旗帜。“三大保卫战”成效显著,大气质量改善率全省第一,迈入全国达标城市行列。主要河流基本消除劣V类水质,国控断面优良比85.7%,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57.6%。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稳妥化解政府隐性债务,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五年,我们千方百计补短板、强基础、促融合,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有序推进,“城市双修”经验全国推广。新区市政设施日趋完善,商住小区人气渐旺,常住人口达到7万,现代气息更加浓郁。老城改造步伐加快,动迁山体居民3.92万户14.89万人,革命旧址景区周边环境明显改善,城市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信用城市。县城品质进一步提升,承载功能日益增强。子长撤县设市,17个镇被列为国家级重点镇,城镇化率61.8%。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新增高速公路291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浩吉铁路建成投运,西延高铁全面开工。南泥湾机场建成通航。黄河引水、陕北至关中第二通道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用。5G通信基站达到3119个,城乡光网实现全覆盖。这五年,我们持之以恒抓改革、促开放、优环境,发展动能加速释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退出煤矿14处。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经验全省推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六个一”创新做法全国推广。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41.22亿元,发放企业稳岗返还资金6.44亿元、就业补助9.03亿元,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担保55.16亿元。市属国有企业重组整合为15家集团公司。三达膜公司在科创板上市,155家企业在陕西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建成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