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mfERG联合OCT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前后视功能的评价的开题报告

mfERG联合OCT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前后视功能的评价的开题报告_第1页
1/2
mfERG联合OCT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前后视功能的评价的开题报告_第2页
2/2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mfERG 联合 OCT 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前后视功能的评价的开题报告一、讨论背景及意义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 IMH)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眼部疾病,其临床表现为黄斑部分性或全层裂孔形成,造成视觉障碍。该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手术方式包括视网膜切开手术(vitreoretinal surgery, VRS)以及内段面葡萄膜切开手术(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peeling, ILM)。其中,继发性黄斑裂孔(Secondary macular hole)可以经过 I 级手术治疗并获得成功。因此,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进展,尤其是新型眼底成像技术的应用,如多伦多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多导视网膜电图(mfERG)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加深化地讨论 IMH 手术前后的视功能变化,以及手术治疗的效果。因此,本讨论旨在通过 mfERG 和 OCT 联合评价 IMH 手术前后的视功能变化,为临床提供更为科学准确的参考依据,为进一步探究黄斑裂孔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支持。二、讨论内容和方法1. 讨论对象选取单位(待定)的 IMH 患者 30 例,其中男性 15 例,女性 15 例,年龄范围 40-70 岁,平均年龄(55.3±5.6 岁)。所有患者均已被明确诊断为 IMH,并已接受过 VRS 手术或 IML 手术治疗。2. 数据采集(a) mfERG 检查:使用 200 型 mfERG 仪器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某专家组在 20 年前的标准测定 7 种圆形辐辏的检测点,即其中 1 个中心视网膜圆心和 6 个脉络膜检测点。记录 1-1.5 小时测量得到的电位波形。(b) OCT 检查:使用高分辨率的 OCT 设备对患者进行检查,记录神经纤维层、视杯视盘比率及黄斑中心凹厚度等指标。3. 数据处理(a) mfERG 数据分析:对所有患者的 mfERG 检测数据进行第一波90-120ms 以及第二波 120-170ms 的 N1、P1 波振幅分析。(b) OCT 数据分析:记录神经纤维层厚度、视杯视盘比率以及黄斑中心凹厚度等数据指标,并与正常人群进行对比分析。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4. 讨论进度本讨论已完成讨论计划,正在等待实验审批的批准,一旦获得批准即可开始实验数据收集和分析。估计整个实验需要 3-6 个月的时间完成。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mfERG联合OCT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前后视功能的评价的开题报告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