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外科操作规范 (2 0 1 3 年3 月修订) 一、口腔颌面外科换药操作常规 (一)换药的适应证 1 、无菌创口与污染创口为了拔除引流或怀疑有感染时; 2 、敷料滑脱不能保护创口时; 3 、创口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或渗出物时; 4 、创口渗血或疑有血肿形成时; 5 、创口包扎过紧影响呼吸或疼痛时; 6 、观察创口愈合情况以及皮瓣营养情况时(暴露创口不在此例); 7 、创口不清洁有碍正常愈合时; 8 、其他情况,应根据不同手术要求而定。 (二)换药前的准备工作 1 、进入换药室及换药前应戴好口罩、帽子。 2 、准备好换药用品,一般包括无菌药碗、镊子(有齿与无齿各 1 把)、探针、剪刀、酒精棉球、盐水棉球、纱布、油纱布、橡皮膏、绷带以及其他特殊需用药物等。 3 、用肥皂洗手,擦干后用酒精棉球擦拭 1 次。 4 、如为绿脓杆菌感染的创口,应穿隔离衣。 (三)、换药的时间和地点 换药时间以早查房前为最适宜。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创口的 变化,从而得到及时的处理。其他时间换药,应避免在病员进食或有探望人员在场时进行。换药的间隔时间,应根据需要来决定。无菌手术切口,病员无主诉,外敷料干燥时,可直到拆线期才第一次换药。对污染创口,可根据病员主诉及有无引流在 2 -3 d进行第一次换药,必要时还可予以暴露。对感染创口,原则上应每日更换敷料 1次;对脓性分泌物多时,甚至需每日换药 2 次。 换药地点以换药室为最理想,可以保证无菌操作的顺利进行,减少感染机会。不能起床的病员,可在床旁换药,但应在病室清洁工作以前或清洁工作完成半小时以后进行,以避免空气感染。 (四)、换药的注意事项, 换药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即使是感染创口也应如此。 1.换药动作应准确、轻巧、细致,切忌粗暴。 2.应用棉球清洁暴露创面时是“蘸”的动作,而不是“揩”、“擦”的动作。 3.持镊应在 1/3 处,并使勿碰及其他处;并应学会双手持镊,保持一“脏”一“净”,应用时,以一镊接触无菌处,一镊接触感染处为好。 4.换药应先换无菌创口,后换沾染创口,再换感染创口。每换完一人后必须重新洗手,以防交叉感染。 5.已用过的棉球等物不可再置人无菌药碗内,应严格分开。如为绿脓杆菌感染,其换药用过的敷料更应注意不可乱放,要集中焚烧。 6.操作要迅速,勿使创口暴露过久。 (五)、换药的操作程序 1.以镊除去内层敷料,移除时应顺切口方向揭开,以免撕裂创口。如内层敷料与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