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华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创造出了灿烂绚丽的中华文化。要概括古代中华文化中所包含的核心价值思想决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大体上可以用“仁义礼智信”这五个核心价值思想来说明其丰富内涵。因为“仁义礼智信”始终是我国传统核心价值观和道德精神最基本、最重要的范畴,是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中最主要的内容。可以说,对 “仁义礼智信”作全面深刻的理解,是我们认识古代中华思想核心价值观的关键。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过程之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要素。 一、仁:以人为本 仁是中华文化伦理思想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价值理念,体现了中国人的道德思维特点和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是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的首要核心理念。 仁是儒家学说首先提出来的核心价值观念,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仁”字始见于儒家经典《尚书?金 滕 》 :“予 仁若 考 。”仁指 好 的道德。孔子首先把 仁作为儒家最高 道德规范,提出以仁为核心的一套 学说。仁的内涵极 其丰富,基本含义是“仁者 爱 人”。仁字从 人从 二 ,也 就 是人们互 尊 、互助 、互 爱 的意 思,强 调 对他 人的尊 重和友 爱 。儒家把 仁的学说施 之于政 治 ,形 成仁政 说,这在 中国政 治 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孟子在 孔子仁说的基础 上,提出著 名 的仁政 说,要求把 仁的学说落 实 到 具 体的政 治 实 践 活 动 中,实 行王 道,反 对霸 道政 治 ,使 政 治 清 平 ,人民 安 居 乐 业 。孟子提出一些 切 乎 实 际 的主张 ,重点在 改 善 民 生,加 强 教 化。其首要之点是“制 民之产”,要求实 行“五亩 之宅 ,树 之以桑 ,五十 者 可以衣 帛 矣 。鸡 豚 狗 彘 之畜 ,勿 失 其时 ,七 十 者 可以食 肉 矣 。百 亩 之田 ,勿 夺 其时 ,数 口 之家可以无 饥 矣 。谨庠 序 之教 ,申 之以孝 悌 之义,颁 白 者 不 负 戴 于道路 矣 。老 者 衣 帛 食 肉 ,黎 民 不 饥不 寒 ,然 而 不 王 者 ,未 之有 也 ”。把 仁政 说与 王 道政 治 联 系起 来。认为人皆 有 仁爱 之同 情心,即 不 忍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