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 代 汉 语 · 音 韵 学 课 程 教 案 第 一 章 绪 论 教学目的: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性质、内容,了解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重点:音韵学的性质,音韵学分支,音韵学知识的作用。 课时安排:2 学时。 教学内容: 一、音韵学的性质: 音韵学是研究古代各时期汉语语音及其发展变化的一门语言科学,属于历史语音学范畴。 二、音韵学四个部门: 今音学,古音学,等韵学,近代语音学。 三、音韵学知识的作用: 深入把握现代汉语语音系统,更好地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其他知识及汉语史,为研究中国古代文献打下必须具备的基础。 四、学习音韵学的方法。 第 二 章 音 韵 学 基 本 概 念 教学目的:掌握音韵学基本术语及其意义,为后阶段讲授中古音系、上古音系、语音演变规律等内容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关于声母、韵母、声调的概念,反切,直音,等韵图。 课时安排:14 学时 第 一 节 关 于 声 母 的 概 念 教学重点:声纽,三十六字母,五音七音,清浊。 课时安排:4 学时。 教学内容: 一、声纽: 传统音韵学对于声母的古称,又叫“声”或“纽”。 二、字母,声类: - 2 - 声纽的代表字叫“字母”,“声类”则是古代某一反切系统中反切上字的分类。 三、三十六字母: 唐宋时代关于汉语声母系统的三十六个代表字,每字代表一个声母,大致反映了当时汉语声母系统的面貌。相传先由唐末和尚守温归纳出三十字母,宋人在此基础上增加非敷奉微床娘六母而成。 四、五音,七音: 传统音韵学关于声母发音部位的分类。先是分为唇、舌、齿、牙、喉五音,后来又从舌音中分出一个半舌音,由齿音中分出一个半齿音,合称七音。 五、清浊: 传统音韵学关于声母发音方法的分类。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叫清音,反之叫浊音。清、浊又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全清指不带音不送气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次清指不带音而送气的塞音、塞擦音,全浊是带音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次浊是带音的鼻音、边音、半元音。 影母音值或以为零声母,或以为不送气清喉塞音,在发音方法上也属于全清。 六、汉语拼音方案声母表与国际音标对应关系; 三十六字母拟音; 三十六字母表结构关系。 练习: 一、比较宋人三十六字母与守温三十字母的异同。 二、将国际音标辅音表改成三十六字母拟音表。 三、默写宋人三十六字母表。 第 二 节 关 于 韵 母 的 概 念 教学重点:韵部,韵目,韵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