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书画作伪的方式、方法的鉴定 (徐邦达 2003.07.04) 要明辨书画的真伪,必须普遍知道些作伪的方式、方法(包括其原因), 才能剥掉那些假物的伪装,去伪存真,还它们的本来面目;还有无款书画的断代、明是非问题,更须予以判别详明,使无张冠李戴之机,本文先从作伪的方式、方法来作些说明。 作伪,基本上有两种方式方法。一种是完全由作伪者书、画而成;一种则是以旧本改头换面别立名目。前一种我把它分成“摹”、“临”、“仿”、“造”四类,而其中摹与临、临与仿、仿与造,还都有着相互勾连的关系。此外尚有代笔一类,略近仿造,但性质又不完全相同。后一种作伪则有改、添、拆配、割裂等花样。 一 摹、临、仿、造和代笔 从历史文献看来,谈到摹、临、仿、造或代笔的,例如:南梁虞龢《论书表》中所云: “„„新渝惠侯,雅所爱重,悬金招买,不计贵贱,而轻薄之徒,锐意摹学,以茅屋漏汁,染变纸色,加以劳辱,使类久书,真伪相糅,莫之能别。(按:大概是“摹”成的)” 又同文云: “(王)羲之常自书表与穆帝,帝使张翼写效(按:应是临写而非勾摹),一毫不异,题后答之。羲之初不觉,更详看,乃叹曰:‘小人几欲乱真!’” 这当然是开玩笑,有试眼力的性质,而不是为了骗取财帛。又唐人窦蒙《述书赋注》云: “有性谢名道士者,能为茧纸(王羲之《兰亭序》用茧纸,以此作为代名词), 尝书大‘急就’两本,各十纸,言词鄙下(按:可见是凭空伪造);跋尾分明徐(僧权)、唐(怀充)、沈(炽文)、范(胤祖,以上四人并梁时人),踪迹烜赫,劳茹装背,持以质钱。” 于此可见古代作伪书法情况之一斑,其中则已包括摹、临、仿、造四种方法在内了。 以下再分别来谈谈四种作伪的具体不同方法: (一)摹(包括法书的勾填) 摹是最易得形似的,它有三种方法:①先勾后填;②不勾径自影写;③勾摹兼临写,又修饰之。勾填大都用以摹书,古法先用涂熨黄蜡较透明的纸(称为硬黄)蒙在原迹上面,以淡墨作细线,依笔法勾出一个轮廓来,然后取下,以浓淡干湿墨填空成字,所以也称为双勾廓填。第二种以纸蒙在原件上,径用浓淡墨依样摹写。摹工笔勾勒绘画,一般都用此法。第三种亦大都用于摹书,先勾淡墨廓后,再用一笔在廓中摹写(有异于不见笔法的填墨), 碰到虚躁笔锋处才略为填作。以上三法。因为勾摹时必须映于向明处(古代没有透明纸), 所以都可称之为“响拓”。 唐代“弘文馆”有专门摹拓书法的人员,如太宗朝(贞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