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1972 年提出,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可持续发展理论(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目录 [隐藏] 1 可持续发展思潮探源与沿革 2 全球具有较大影响的几类可持续发展概念 3 可持续发展定义的基本要素 4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5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6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7 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 8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o 8.1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论 o 8.2 (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论 9 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传统经济学的修正 可持续发展思潮探源与沿革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20 世纪50 到60 年代,人们在经济增长、城市化、人口、资源等所形成的环境压力下,对增长=发展的模式产生怀疑并展开讲座.1962 年,美国女生物学家莱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发表了一部引起很大轰动的环境科普著作《寂静的春天》,作者描绘了一幅由于农药污染所事业的可怕景象,惊呼人们将会失去“春光明媚的春天”,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人类关于发展观念上的争论。10 年后,两位著名美国学者巴巴拉•沃德(Barbara Ward)和雷内•杜博斯(Rene Dubos)的享誉很市制《只有一个地球》问世,把人类生存与环境的认识推向一个新境界即可持续发展的境地界。同年,一个非正式国际著名学术团体棗罗马俱乐部发表了有名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明确提出“持续增长”和“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的概念。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为主席的联合国世界与 环境发展委员会发表了一份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并以此为主题对人类共同关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组织和舆论的极大重视,在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可持续发展要领得到与会者共识与承认。 (一)缘于一个海洋生物学家对鸟类的关怀 在所有可持续发展大事记中,有一个美国女海洋生物学家的名字总会被提起,她就是莱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这是因为在上个世纪中叶她推出了一本论述杀虫剂,特别是滴滴涕对鸟类和生态环境毁灭性危害的著作——《寂静的春天》。尽管这本书的问世使卡逊一度备受攻击、诋毁,但书中提出的有关生态的观点最终还是被人们所接受。环境问题从此由一个边缘问题逐渐走向全球*、经济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