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日期:2 0 1 1 .9 .2 8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定量及理化性质的鉴定 一、实验原理 叶绿体色素是植物吸收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主要由叶绿素 a 、叶绿素 b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组成。它们与类囊体膜相结合成为色素蛋白复合体。 1. 叶绿体色素的结构与分离 叶绿素a 为蓝黑色固体,在乙醇溶液中呈蓝绿色;叶绿素b 为暗绿色,其乙醇溶液呈黄绿色。Chla 与 Chlb 是吡咯衍生物与镁的络合物,它们很相似,不同之处仅在于 Chla 第二个吡咯环上的一个甲基(-CH3)被醛基(-CHO)所取代即 Chlb。 Chla 与 Chlb 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催化剂,易溶于石油醚等非极性溶剂中。通常植物中叶绿素a 的含量是叶绿素b 的三倍。其结构式如下: 类胡萝卜素是一种橙色的天然色素,属于四萜,为一长链共轭多烯,有α 、β 、γ 三种异构体,其中β 异构体含量最多。 RR β -胡萝卜素(R=H)和叶黄素(R=OH) 叶黄素是一种黄色色素,与叶绿素同存在于植物体内,是胡萝卜素的羟基衍生物,较易溶于乙醇,在石油醚中溶解度较小。秋天,高等植物的叶绿素被破坏后,叶黄素的颜色就显示出来。 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液可用色谱分析的原理加以分离。因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当用适当的溶剂推动时,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在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移动速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后,可将各种色素分开。 2. 叶绿体色素的物理性质 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都具有光学活性,表现出一定的吸收光谱,可用分光光度计精确测定。叶绿素吸收光量子而转变成激发态,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很不稳定,当它从第一单线态返回基态时可发射出红光量子,因而产生荧光。因为分子吸收的光能有一部分消耗于分子内部的振动上,发射的荧光的波长总是比被吸收光的波长要长。 3. 叶绿体色素的化学性质 叶绿素的化学性质很不稳定,容易受强光的破坏,特别是当叶绿素与蛋白质分离以后,破坏更快,而类胡萝卜素则较稳定。 在酸性条件下,卟啉环中央的镁离子可以被H+ 取代,产生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叶绿素中的 Mg2+也可以被其它金属离子,如Cu 2+ 或Zn2+ 等取代,此时叶绿素仍保持绿色。 叶绿素是一种二羧酸——叶绿酸与甲醇和叶绿醇形成的复杂酯,故可与碱起皂化反应而生成醇(甲醇和叶绿醇)和叶绿酸的盐,产生的盐能溶于水中,可用此法将叶绿素与类胡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