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图片: 图片: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图片: 请教:PB-design,最陡爬坡实验,CCD 等中的响应面分析的相关问题0 请教:PB-design 中的相关问题 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通过阅读文献了解到了很多的,但是同时也积累了很多问题解决不了,希望各位高手们指点一二不胜感激. 1 在 PB 设计中出现的 dummy variable 的具体含义到底是什么?是对比组吗?假如不是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去设计呢? 2 在 PB 中实验组数应该是变量数加 1,那么在相关的文献中看到 15 个变量设计为:15+1+4,其中 4 是dummy variable,但是表格中这 4 个变量也是有高低水平的变化的,那么设计时是作为 15 个变量来考虑还是19 个呢? 3 想问问在最陡爬坡实验中,步长的选择有什么要求吗?纯经验还是有公式的? 4 在设计 CCD 试验那的时候是否要包括全因子实验设计? 5 什么是中轴点? 各位高手帮帮忙啊,谢谢了小妹我也正在做这块试验,是培育基优化的刚做完单因素试验正在想下面该怎么设计呢?是 PB?还是最陡爬坡?还是两个都要做??反正最后是要做响应面的~~希望大虾们多多多指点一下下……另外,关于PB,我也在想,是不是必须要做空白项的呢?那么空白项里面的+1,-1 是没有具体的水平值的亚,那么在实验中具体该怎么操作呢??谢谢各位不吝指教了……我自己是怎么想的:单因子实验只是为了保险使 PB 实验的结果更加明显而进行的预实验,PB 实验本身就是有筛选单因子的功能,假如有把握是可以直接做 PB 的.而我的实验是先进行单因子,然后是 PB,根据 PB 的实验分析数据做最陡爬坡实验,否则不能很好的确定爬坡的方向以及步长.最陡爬坡实验的步长的选择:根据前面 PB 实验的结果,做一阶方程的法线,法线方向就是爬坡方向,步长就根据回归系数和法律规范变量的比值在通过自然变量来换算,算到的结果在综合实际的情况就可以基本确定步长了这个是最近看文献理解到的一些,希望哪位高手指点一下dummy variable 不是对比组。假如你的实验次数为 4 的整数倍。那么看你考察的因素是多少个。比如你有 9个,那么至少要使用 runs=12 次 的 PB 设计。此时,有 3 个空列。一般的处理方法是,等间距空列。实在不行,你就随机选吧。这并不阻碍你的实验结果。空列只是为了估算误差。2. 这样吧,假如我这样表述,看你是否能够理解。我刚好有 15 个因素,想做 PB,正好 runs=16 符合我的要求。可是,这样一来,估算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