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血,确保输血安全 (2011年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全员教育) 陈良全 输血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应用得当,可以挽救患者生命和改善健康状况。但是,血液传播疾病和输血不良反应对患者健康的威胁使我们对输血安全时刻不能掉以轻心。 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表明,全世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5%—10%是由于输注了染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引起的,因此,输血安全已经成为医疗卫生工作中倍受关注的重要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提高临床输血水平,避免不必要的血液输注是保证血液输注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我国近年来通过输血工作者和临床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认真贯彻《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血液安全和临床用血水平已取得长足进步。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总体上和发达国家之间还有较大差距,不合理输血的情况还时有发生。因此,必须通过加强临床合理用血的宣传和管理,进一步降低输血风险,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一、 我国临床输血存在的问题 输血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相对于其它学科具有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为给制定安全输血策略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国内几个城市先后进行了临床输血调研。 大连地区抽取了 2 2 家医院 1 2 7 7 份病历,广州地区查阅了 5 0家医院 1 0 0 0 份病历。认真、科学地分析和总结这些有价值的输血案例,对指导临床医生科学合理用血,提高输血技术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1、 血液和血液制品不合理输法 大连地区的临床输血情况调研结果表明,本地区成分输血开展得情况总体是良好的,本次调研的 4 5 5 9 次输血中仅 4 次输用全血。但是,各级医院均普遍存在血液和血液制品输注不合理的情况,其中血浆不合理应用的比例最高,占输注血浆总量的 8 8 .7 %,占所有不合理输血的 6 0 %,且存在于各级医院各个科室。用血浆补充血容量和蛋白的情况普遍存在,导致血浆供需矛盾突出,真正符合输血浆指征的患者却无足量血浆输注。 可以看出相当数量的医师未受过合理用血知识的培训,未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规定的输血指征输血,缺乏输血的风险意识;术前备血带有随意性,还有不少医生对出血不多的手术也习惯在术前备几个 U 的红细胞,甚至在手术中明知失血不多也要输 1—2U 红细胞。虽然成分输血率接近 100%,但是存在搭配性输血的现象,即没有明确输血指征时,输几个 U 红细胞便相应地输血小板和血浆。 广州地区调研结果显示医院的临床成分输血率仍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