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同仁堂分拆上市案例

同仁堂分拆上市案例_第1页
1/6
同仁堂分拆上市案例_第2页
2/6
同仁堂分拆上市案例_第3页
3/6
 主板公司分拆上市典型案例——同仁堂 天道并购 俞铁成 2 0 0 0 年1 0 月3 0 日,同仁堂科技在香港创业板挂牌上市,开盘价为4 .0 港元,最高见5 .2 港元,全日收报4 .3 港元,较招股价3 .2 8 港元上升1 .0 2 港元,涨幅在3 1 %以上。全日共成交1 .2 5 亿港元。 据北京同仁堂科技公司透露,本次在港上市的7 2 8 0 万股,仅向专业和机构投资者进行了配售发行,和黄、北大方正集团是其主要机构投资者。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6 0 0 0 8 5 )控股的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科技)在香港创业板挂牌交易,这是大陆1000多家上市公司中成功完成分拆子公司上市的第一家。业内人士预言,此举将引发国内更大范围的分拆上市热。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由偏重收购兼并到分拆上市成为热点,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上的资产重组正在走向深入,这必将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同仁堂的有关背景资料 在海内外的华人世界里,同仁堂也许是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少数几个品牌之一了。在中医药领域,一向恪遵传统、稳健低调的同仁堂几乎成了信誉和质量的代名词;在海外,这也是一块颇受人们(包括医药监管当局)尊崇的一块金字招牌,在不少人眼里,同仁堂就是中药,中药就是同仁堂。 同仁堂始创于 1 6 6 9 年,“同仁堂”金字招牌享誉中外。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广泛应用于制药行业,消费者越来越要求中成药能够实现高效、安全、小剂量,这对传统中药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同仁堂有世界性的品牌和成为世界级企业的潜力,但却不具备世界级企业的规模和现实资质,即使按照中国的标准来看,迄今仍然不过是一家中型企业而已。如果不换一种思路,同仁堂无疑仍将继续维持目前这种缓慢但是稳健的增长势头,不过即使是在国内市场恐怕也难有突破。 而市场是不会等人的。国内市场已经开始成为国内外医药公司寸土必争的主要角力场,而在中国制药企业本来应占绝对优势的海外中药市场上,经过日本和韩国商人稍加改头换面的所谓“汉方药”却反客为主,夺走了9 5 %左右的份额。近年来,天然药物在全球越来越受欢迎,市场规模也越来越大,但由于中医药独特的机理和西方的科学理论完全是两套不同的解释系统,难以用符合“国际规范”的“科学标准”来进行定量的阐述,也就一直得不到将信将疑的西方主流社会的认同和接纳。据统计,全球植物药年贸易额约 1 5 0 亿美元,...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同仁堂分拆上市案例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