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 10 学时) (一)建筑史观与木构体系 • 德昆西的类型说 • 梁思成的崇俭说 • 李约瑟的非神权说 • 张光直的文明延续说 • 中国固有的阴阳五行说 • 演变的轨迹: • 古风时期(上古三代的茅茨土阶,东周的地域景观、秦汉的体系成型、魏晋南北朝的华夷交融); • 古典时期(从唐风到宋韻,体系的成熟); • 古典晚期(“清式”的矛盾,中国“洛可可”的倾向); • 西风东渐的近现代。 • 演变特征: 地域性重于时代性;古风在民间;演进的关键因素 : 异质文化间的交流与互动。 (二)华夏聚落的空间概念 • 长城:游牧—农耕分界限,屋宇变化的地理景观。 • 城乡同构、交混(亚细亚生产方式)。院、坊(里、闾)、城三个空间层次的同构。 • “井”的结构与聚落拓扑分析。 • “中”的概念与定位、定向(中心与轴线):中国的曼陀罗。 • 从周王城到明清北京。古代城市的地域特征。 • “营”、“井”、“中”的图式表达。 • 从结构分析看传统空间的本质。 (三)木构建筑的营造意匠( CHINESE TECTONICS ) • 尊卑的规制与典章制度。 • 贵柔的体系 • 柔性的结构 • 柔曲的外形 • 柔糜的装修、色彩 • 北方官式与江南苏式的异同及渊源关系 • 模数化的趋势 • 萧散的园林 1 )造园之“意” • 隐喻的境 • 写意的形 • 模糊的界 2 )造园之“匠” 作业 1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或中国木构建筑特征 • 中外建筑关系( 6 学时+上讲讨论 2 学时) (一)“建筑之树”与世界建筑体系。 • 古代建筑的“趋同”和“伪形”; • 中国古代建筑对外来影响的“涵化”; • 近现代接受西方的“同化”的挑战。 (二)丝绸之路与中国古代建筑 • 丝路背景:“胡”与“佛”的移入与中国古代建筑的嬗变。 • 希—印建筑影响:从希腊、犍陀罗到东土。伊斯兰建筑影响。 (三)西风东渐与中国近现代建筑 • 洋风与中式( 17 - 19 世纪) • 鲍扎尔与中国古典复兴 • 近代中西比较 • 探索“中国风”。 • 历史建筑保护( 6 学时) (一)基本概念 西方词汇的含义: Conservation: Preservation-Restoration-Rehabilitation-Reuse--Recyclability Regeneration-Renewal-Revitalization • 意义: 保护-发展,保守—进步,文明演进中的制衡。 2 、目的: 3 、专业作用 4 、保护机构 (二)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