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分析与思考

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分析与思考_第1页
1/6
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分析与思考_第2页
2/6
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分析与思考_第3页
3/6
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分析与思考 纠错|收藏将本文转发至: 骆絮飞 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开放的加速,加剧了激烈的国内外竞争格局,金融危机的洗礼使得国际、国内经济和金融环境变得愈加复杂,如何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持续发展,如何在愈加恶劣的生存环境和更为复杂的技术应用条件下增强机构应对灾难、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业务连续性运营,成为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形势与背景 从国际上来看,业务连续性管理(BCM)的发展依赖于灾害事件的驱动,灾难事件频繁发生促使各国提高防灾意识和推进BCM管理的主动性。国外发达国家在此领域已有10年的发展历史。我国的业务连续性与灾难恢复建设在本世纪刚刚起步,基本围绕应急管理和灾难恢复两个方面开展实践。2003年的“SARS”、2008年的汶川地震等灾难事件,使我国政府部门和企业提高了灾难应对、应急管理的重视和认识,国家用了 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立了覆盖地震、卫生、电力、通信等一系列、全面应对灾害的应急管理机制,制定了从国家总体预案、部门预案、地方政府预案到重要企事业单位的较为全面的应急预案体系。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基础设施对信息系统依赖度的提高,保障关键信息系统服务功能在灾难情况下尽快恢复显得尤为迫切,2005年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组织银行、证券、保险(放心保)、电力、民航、铁路、海关、税务等 8个国家重要信息系统所在行业,编制、发布了《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有力地促进了国家重要行业信息系统的灾难恢复建设工作。 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业务发展迅猛,大型银行的资本总额、开户数量、业务处理量已位居世界前列,经营范围遍及全国并在海外快速扩张,一旦业务停顿,可能影响全行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并影响社会稳定。因此,数据大集中后,银行业积极推进灾难恢复、应急管理和 IT服务持续性管理有关工作。 初步构建了信息系统应急管理体系。确立了应急管理组织架构,区分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等级,形成统一的应急响应流程和通知报告程序。并注重与地方政府、新闻媒体的沟通协调,加强机构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及时向公众披露信息,增强了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能力。 积极开展灾难备份系统建设工作。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平战结合”的原则,大型和股份制银行积极推进“两地三中心”的建设,建立了同城和异地灾备中心,应对建筑类...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分析与思考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