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分析的开题报告一、讨论背景缺血性中风是一种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功能缺失,其病程可能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中风是全球公认的重大疾病之一,据统计,每年中风患者的死亡率为 6.5 万人,但随着治疗手段的不断提高,中风死亡率已呈下降趋势。中风通常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种类型,缺血性中风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全球中风患者的 80%左右。中西医结合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综合治疗手段,已经在许多中风临床讨论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对于缺血性中风的治疗,在中医中,主要分为气虚血瘀证、痰湿证、瘀血淤滞证等多种证型,其中气虚血瘀证是最常见的一种。二、讨论目的本讨论旨在通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为中风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三、讨论方法1. 讨论对象:选择 50 名具有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气虚血瘀证的患者为讨论对象,男女均可,年龄在 40-70 岁之间。2. 讨论设计:采纳前瞻性、随机对比的讨论设计,将 50 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比组,每组 25 人。治疗组采纳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组采纳传统西医治疗。3. 治疗方法: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治疗采纳气血双调汤、小柴胡汤、加味逍遥散、通窍活血汤等,西医治疗采纳阿司匹林、肝素、丹参注射液等及康复训练。对比组:传统西医治疗。采纳阿司匹林、肝素、丹参注射液等及康复训练。4. 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部位的症状和体征状况、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复发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5. 数据分析:采纳 SPSS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四、讨论意义本讨论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为中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推广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