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课题课题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课型复习课时划分总第( )课时设计人授课时间第 周课标要求1. 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2. 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3. 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教学目标1、 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并能举例。2、 会设计对比实验探究某种环境条件对生物的影响。3、 能用不同的方说出生物圈的范围以及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条件。4、 会描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相互关系。5、 会分析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平衡。6、 通过各种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总结“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重难点目标 1/2/3/4/5/6自主预习学生完成《学业考试手册》检测一“双基通鉴”及全部练习,并找出个人疑点。课中实施一、预习沟通与展示1.以小组为单位沟通预习情况,对本部分知识、练习中的难点进行讨论。并收集本组的疑问。2.质疑:老师收集各小组问题。二、重难点突破(PPT 展示)任务 1.知道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突破策略】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关键是看有无生命现象,是否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这是常常考查的内容。可通过对身边熟悉事物的观察分析,结合教材插图,联系常见实例,概述出生物具有营养、呼吸、排泄、对刺激做出反应、生长和繁殖等特征,并能从自己熟悉的一种生物或以人体为例说明生物具备的上述基本特征,形成一个基本观点,即具备这些特征的物体,才是生物。在生物的特征中.我们应能针对不同的生命现象推断出是生物的哪项特征,不可混淆【例题】(2024.湖北宜昌)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哪项不能作为推断这些小颗粒为生物的依据 A.有细胞结构 B.能生长和繁殖C.能运动 D.能对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解析】选 C。推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关键看它是否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如能呼吸、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等。能运动的不一定是生物(如汽车、风筝等);反之,是生物的也不一定能运动沟通质疑辨析(如多数植物、细菌、真菌等)任务 2、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突破策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环境中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响着生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