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从《文心雕龙》三个英译本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的开题报告《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批判的代表性著作,从中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艺创作和批判的一些重要思想和方法。现今,这一经典著作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其中英语译本更是有很多,这些不同的译本在翻译过程中都有着各自的翻译思路和翻译风格,其中可以看到译者主体性的不同发挥。本文将以三个英译本为例,探讨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发挥。这三个译本分别是王士禛和罗尔斯巴赫的合作翻译《文心雕龙》、洪业著的译本《鼻祖文艺轨范》以及邵伯渊的译本《文心雕龙》。首先看王士禛和罗尔斯巴赫的翻译,这一翻译中看到了译者主体性的发挥。这一译本在翻译过程中,对《文心雕龙》的一些概念和术语进行了注解和解释,使得外国读者对该书的理解更加深化。该译本还通过翻译保留了一些中国文化和习惯,使得翻译的风格更为中国化,这是译者对原著文化的尊重和继承。接着看洪业著的译本,《鼻祖文艺轨范》。这一翻译中,洪业著将《文心雕龙》中的术语和概念翻译成英语,并在翻译中加入了自己对于文化背景的介绍和解释,将自己的文化背景与原著相结合。这是译者主体性的一种体现,其翻译更侧重于读者的理解和接受,而非一味的忠实于原著。最后看邵伯渊的译本,该译本翻译中注重忠实于原著,但同样也有个人风格的体现。在翻译中,他采纳了通俗易懂的表述方式,使得文章更加容易理解。此外,他还在译本中加入了自己的注释,通过译者的主观性来弥补原作者的一些局限性。综上所述,三个英译本均有译者主体性的体现。通过译者主题性的不同发挥,降低了文化差异的阻隔和增加了读者的理解。译者在翻译中的主体性发挥不仅能够使译本更好地传达原著的思想和精神,同时也能够提高翻译的品质和趣味性,让翻译更加具有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