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适应准确定位提高地方高校服务社会能力——以河南科技学院为例河南科技学院副校长刘兴友教授《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当前我省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高校应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全方位开展服务;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科学普及工作;主动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推动高等学校积极参与决策咨询,在解决河南现代化建设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方面做出重要贡献。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此次《规划》强调高校社会服务功能,无疑是为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如何在河南省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中发挥更大作为,指明了明确的方向。面临知识经济时代,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地方高校更应转变教育观念,准确定位,主动投身社会实践,突出社会服务职能,为社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文化和人才支撑,实现自身与地方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不断提高地方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主动适应树立地方高校服务社会观念增强服务社会功能,三大职能协调发展,首先要树立主动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要充分认识到:地方高校为地方服务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地方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激发地方高校活力和动力的源泉。1.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主动适应社会的服务观纵观高等教育发展,从“象牙塔”到“社会服务站”,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的社会地位和公众形象不仅取决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水平,更多地来源于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力和影响力。高校在为经济建设服务做出贡献的同时,自身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得到社会的承认、信任和支持,更为自己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因此,地方高校要充分发挥和利用与地方的地缘优势、情感优势、智力优势,以理性的态度,把握好高校的办学定位,形成办学特色,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走向,变简单、被动适应为深刻、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科技的强烈需求,为高校的社会服务搭建了宏大的表演舞台,提供了发展的大好时机。地方高校应抓住机遇,树立主动适应社会的服务观,迎接挑战,主动地登上经济建设的大舞台!2.协调三大职能,树立全方位的服务观高校三大职能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功能体系。增强社会服务职能,地方高校要统筹协调三大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