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P78—P79 信息窗 2 例题及相应的“自主练习”。【教材简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信息窗呈现的是一个成人身体各部分占身长的比例图,引发学生提出问题,进而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算法,理解其中的算理,进一步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教学目标】1.能让学生借助具体情境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让学生在探究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活动中,理解算理,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沟通的能力。3.让学生体会分数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呈现信息,提出问题。1.呈现信息课件出示成人人体图。 谈话:同学们,看屏幕,这幅图熟悉吗?谈话:这是成人的身体图,看到这幅图,想到了哪个分数?学生可能说: 或者 。老师顺势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的?学生回答。在大屏幕上显示这两个分数。2.提出问题谈话: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可能提出:(1)躯干和下肢共占身长的几分之几?(2)下肢比躯干长身长的几分之几?谈话:同学们继续看,现在你又想到哪个分数?根据这些信息,又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呢?学生可能提出:(1)上身和下身共占身长的几分之几?(2)下身比上身长身长的几分之几?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意图】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安排在分数的认识之后,所以,本节课开始,出示情境,让学生从情境图联想到分数,并追问你是怎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样想到的,目的是强化分数的理解。同时,注重了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重视培育学生梳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二、列出算式,理解意义谈话:我们先来解决成年人的躯干和下肢共占身长的几分之几,好吗?该怎样列算式?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板书: + = 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学生回答,老师强调:对!分数加法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整数加法是一样的,要求成年人的躯干和下肢共占身长的几分之几,就必须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设计意图】计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