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手机 3G 时代下的人际传播审视手机 3G 时代下的人际传播审视 摘 要:3G 手机正在悄悄改变了人际传播中信息的接收方式和信息的表现形式,本文拟从传播主体、传播环境,以及传播的信息本身三个维度探讨 3G 手机技术给人际传播带来的新进展。一方面 3G手机极大地扩展了媒介的个性传播能力,使人际传播能根据传播主体自己的方式和形式进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人际传播效果,但另一方面它的高要求亦使得现代人进一步被媒介所束缚,使人们在信息传播行动中更加注重“关系”,影响人们对人际传播中意义模式的认知。 关键词:3G,人际传播,手机 较之 1G 和 2G,3G 手机改变了人际传播中信息的接收方式和信息的表现形式,因而必将影响信息接收主体对信息传播相关要素的理解。这些相关要素,既包括传播主体、传播环境,也包括传播的信息本身。 首先,从对传播主体的认知上看。作为传播过程中传播行为的承载者,传播主体在大众传播理论中主要指传者,而在人际传播中,则没有那么明确的界线。所以,人际传播中对传播主体的认知也即自然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对方主体的认知,二是对自我主体的认知。 3G 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手机的新功能――视频电话,使人类通过媒介进行真正的面对面沟通成为了可能。虽然现在也有一些网络即时通讯工具(QQ,MSN 等)和极少的一部分固定电话,但是它们和3G 手机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因为,3G 网络极高的传播速率保证了图像的清楚度,而手机的便携性和较高的普及率则保证了面对面沟通的方便性。因此,3G 手机所提供的面对面沟通方式的质量是现有的其它人际传播媒介不能比拟的。 然而,面对面的沟通方式却又是保证主体认知度的重要条件。在这一点上,国内外一些著名的人际传播学者看法保持了一致。麦克罗斯基认为在人际传播中讯息的传播是次要的,关键在于意义的引发。因此他强调沟通双方的面对面,认为只有面对面的方式才能突出“人”的首要位置,从而在沟通中制造意义。同样,米勒等人也从情景出发,强调了人际传播中沟通双方的面对面,他们认为只有这种方式才能在沟通中最大限度的使用感官渠道,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传播的质量。我国学者王怡红也在总结了前人的相关讨论之后,做出了人际传播关键在于“直接性”的结论,认为直接性概念的本质特征是“朝向人的,直面人的和指认人的”。这也就意味着,3G 手机提供的随时随地面对面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应有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