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收益递增下的区域经济增长

收益递增下的区域经济增长_第1页
1/22
收益递增下的区域经济增长_第2页
2/22
收益递增下的区域经济增长_第3页
3/22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经济增长和经济进展是经济学的永恒主题之一。传统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基本上都是建立在规模酬劳不变或递减假设之上的,根据传统理论,区域间的经济增长最终趋于收敛,这无法解释“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现象。新经济地理学家基于垄断竞争和收益递增的框架,把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索洛模型)和内生增长理论的思想在空间上进行阐释,构建了资本制造模型(CC 模型)和全域溢出模型(GS 模型)及局域溢出模型(LS 模型)。CC 模型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在空间上的映射,GS 模型和 LS 模型是内生增长理论在空间上的映射。5.1 对称状态下的 CC 模型对称 CC 模型的基本思路在 CC 模型中,产业重新布局的关键在于资本的损耗与制造。在 CP 模型中,各种变化(交易成本、区域市场规模等等)均会导致各种要素在区域之间流动。而在 CC 模型中,这些变化表现为繁荣区域制造资本而衰退区域耗损资本的过程。换言之,在 CC 模型中,资本在区域之间是不流动的。繁荣区域通过更多的资本制造,从而增加资本存量,区域市场规模(总支出)也随之扩大;衰退区域通过损耗更多的资本,从而减少资本存量,区域市场规模(总支出)也随之萎缩。这样就出现了所谓的需求关联的累积因果关系,即繁荣地区的资本存量会进一步增加而衰退地区的资本存量会进一步减少。正如 CP 模型以及 FE 模型中的情况一样,当交易达到充分自由时,这种正向聚集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占主导地位,负向聚集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市场拥挤所致)占从属地位。因此,当某地区的开放程度超过了某一临界点时,初始对称的区域就会出现产业的突发性聚集。CC 模型引入了资本形成与资本折旧这两种变量,代替了 CP 模型中的要素流动。在 CC 模型中,不存在资本的区际流动,但有吸引力的区域通过更多地制造资本而获得更高的工业生产份额,没有吸引力的区域则通过资本折旧而损失工业生产份额。因此在 CC 模型中,虽然不存在要素的流动,但从资本份额在空间变化的意义上来说,也存在广义上的资本流动。同时,随着资本的形成和折旧,支出份额的空间分布发生变化,也就是说,资本份额的空间变化引起支出份额的空间转移,而支出份额的空间转移又影响资本的区域收益率,而这种收益率的空间差异又对资本份额的空间配置产生影响。因此在 CC 模型中,也存在需求关联的累积因果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即交易成本比较低,贸易自由度比较大),这种累积因果关系促使...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收益递增下的区域经济增长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