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说课稿说课时间:2018 年 5 月 9 日教学班级:八(3)班说课教师:付玉梅—、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首先,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其主要组成部分一一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本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对人口、城市分布和农业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选择塔里木盆地作为案例有鲜明的代表性。其次,本节内容充分展示了国家在西部大开发中表现出来的不畏困难、不畏艰苦的信心和勇气,同时还强调了资源与环境相协调的战略方针,对学生来说,这都是很好的思想教育素材。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 利用地图掌握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② 能看图说明本区城镇和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能分析与水源、绿洲的关系;能力目标:① 能通过读图确定位置、分析干旱的原因、城镇交通的分布等;②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用图能力。过程与方法:① 通过学生阅读图表(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分布图)资料,学会分析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征,进一步巩固气候资料的判读方法。② 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团2结合作的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祖国各地地理环境的丰富多样性,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3. 重点、难点的确立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掌握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交通分布与水源绿洲的关系为本课的重点,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开发是本课的难点。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从思维发展特点上看,已具备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分析资料,进行想象,推理,阐述观点。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能独立看书读图并思考一些问题。而且,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规律和知识量;有一定的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对分区地理的学习方法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总结。三、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本着提供给学生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目标,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来选择,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中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设置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去思考,广泛交流,通过分析进行总结。使学生乐于思维,同时用多媒体为师生的交流和讨论提供了平台。学习是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我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