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桩基础课程设计计算实例

桩基础课程设计计算实例_第1页
1/7
桩基础课程设计计算实例_第2页
2/7
桩基础课程设计计算实例_第3页
3/7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 选择桩型因框架跨度大而且不均匀,柱底荷载大,不宜采纳浅基础。又由于施工场地、地基条件以及场地周围的环境条件,故选择桩基础,为减小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并采纳静压预制桩。这样可以较好的保证桩身质量,并在较短施工工期完成沉桩任务,同时当地的施工技术力量、施工设备及材料供应也为采纳静压桩提供了可能性。3.1.2 选择桩的几何尺寸及承台埋深依据地基土的分布,选择第④层为桩端持力层。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 1.0m(>2d),工程桩入土深度为 23.1m。承台底进入第②层土 0.3m,所以承台埋深为2.1m,桩基的有效桩长即为 21m。桩截面尺寸选用 450mm×450mm,由施工设备要求,桩分为两节,上段长 11m,下段长 11m(不包括桩尖长度在内),实际桩长比有效桩长大1m,这是考虑持力层可能有一定的起伏以及桩需嵌入承台一定长度而留有的余地。桩基及土层分布示意图见。3.2 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本设计属于二级建筑桩基,采纳经图 3.1 桩基及土层分布示意图验参数法和静力触探法估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根据单桥探头静力触探资料 ps按图1.2 确定桩侧极限阻力标准值:ps<1000kPa 时,qskps>1000kPa 时,qsk ps+25桩端阻力的计算公式为psk=αpsk=α(Psk1+βPsk2)根据桩尖入土深度();psk1为桩端全断面以上 8 倍桩径范围内的比贯入阻力平均值,计算时由于桩尖进入持力层深度较浅,并考虑持力层可能的起伏,所以这里不计持力层土的 psk,psk2为桩端全断面以下 4 倍桩径范围内的比贯入阻力平均值,故 psk1=860kPa,psk2=3440kPa;β 为折减系数,因为 psk1/psk2<5,取β=1。根据静力触探法求,根据.1(附件)的数据(各层土的值),有如下: 第二层:h≤6m,q sk=15kPa;6≤h≤10.1m,q sk=0.05 Ps=0.05×720=36kPa; 第三层:10.1≤h≤22.1m,q sk=0.05 ps=0.05×860=43kPa ; 第四层:22.3≤h<27.6m,q sk=0.025 p s+25=0.025×3440+25=111kPa依据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和按土层及物理指标查表法估算的极限桩侧,桩端阻力标准值列于 极限桩侧、桩端阻力标准值层序 静力触探法 经验参数法qsk(kPa)αpsk(kPa)qsk(kPa)αpsk ( kPa)**Expressionisfaulty**粉质粘土15(h 6) 36 35**Expressionisfaulty**淤泥质粉质粘土 43 29**Expressionisfaulty**粉质粘土 111 55 2200按静力触探法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4 ×0.45×(...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桩基础课程设计计算实例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