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识谱教学游戏化的实践研究【内容摘要】以美育为基本属性的音乐学科,在其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与以智育为主要目的的其他学科有着显著的区别,那就是:淡化教学活动中的知识传授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小学低段识谱教学游戏化的实践研究根据“音乐教学的过程就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这一理念,遵循低段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好模仿的身心发展规律,以音乐游戏作为识谱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将知识与训练融合在游戏中。以期让学生在娱乐中接收知识的传递,得到技能的训练,从而发现音乐的美感,获得审美的乐趣。【关键词】小学低段;识谱教学;游戏化以美育为基本属性的音乐学科,在其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与以智育为主要目的的其他学科有着显著的区别,那就是:淡化教学活动中的知识传授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音乐教学的全部过程,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贯穿所有的审美因素,并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小学一、二年级识读乐谱的内容包括: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能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等表现简单的节奏;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根据“音乐教学的过程就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的理念以及《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识谱要与演唱、演奏、创造、鉴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要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求,遵循低段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好模仿的身心发展规律,本人尝试进行了小学低段识谱教学游戏化的实践研究。此项研究以音乐游戏作为识谱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将知识与训练融合在游戏中。以期让学生在娱乐中接收知识的传递,得到技能的训练,从而发现音乐的美感,获得审美的乐趣。一、概念简述1.音乐游戏及其特征(1)音乐游戏音乐游戏是以游戏的方式,在音乐声中对学生进行音乐基本素质训练的一种艺术形式,在音乐教育中最易为学生接受、喜爱和理解。(2)音乐游戏的主要特征①音乐性: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音色的变化、速度的统一与变化,并随时根据音乐的变化作出反应。②趣味性:音乐游戏从学生熟悉的环境与事物入手,通过童谣、儿歌、谜语、声势、声响等活泼多样的形式在有趣的游戏情节中学习音乐。③创造性:音乐游戏的编排具有即兴和开放的特点,学生在活动中自由、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象、情感和思想。2.识谱教学游戏化识谱教学游戏化是指以音乐游戏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将识谱学习融合在游戏活动中,使教学过程变得生活化和游戏化,将学生带入一种自然学习的状态,使他们在娱乐中获得知识并得到技能训练。二.教学原则1.音乐为本音乐游戏要遵循音乐学科的特点,将游戏教学与音乐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利用学生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通过动作、倾听音乐和表演活动等方式来体验音乐,理解知识,提高技能。2.易于接受由于音乐游戏一般是集体性活动,所以在设计游戏方法时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充分了解学生的普遍水平,以便让全体学生都能投入到活动中去。3.生动有趣音乐游戏要适合低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合乎儿童的天性,游戏内容要顺应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游戏玩法要富于变化,以保持学生适度的兴奋感和学习的持久度。4.寓教于乐音乐游戏为学生增加了人际交往的机会,满足了学生交往的需要。要把音乐游戏恰如其份、灵活自如地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游戏活动克服一些(如不够自信等)问题,彼此沟通,建立和谐的情感关系。三、方案设计音乐游戏的教学必须设计明确的活动方案。它包括游戏的目标、游戏中选用的音乐和教具、场地队形的安排、游戏的方法、游戏的规则等。1.目标确定要突出重点确定音乐游戏的目标应突出重点。例如,节奏游戏《听听走走》的游戏目标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时值;律动游戏《“画”波浪》的游戏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身体律动来感知旋律的大跳、平稳级进、波浪式跳进等进行方向。2.曲目选择要紧扣目标要根据音乐游戏的目标选择恰当的曲目。例如,感知音的高低的游戏《星星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