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非营利组织破解公共文化服务难题 地处广西西北部的 xx 市,是桂西北中心重镇,大西南出海通道、黔桂铁路和龙江河横穿市境,交通便利,物产丰富1993 年,xx 撤县设市,国土总面积 3869 平方公里,总人口 62万余人。2004 年,xx 市委、市人民政府坚决贯彻广西壮族自治区、XX 市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以争创广西经济发展十 XX 县区市为主要目标,进一步认清形势,抢抓机遇,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团结拼搏,艰苦奋斗,排难前进,开创了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和谐稳定的新局面。xx 在全河池率先实现了“三突破”,连续两年获得 XX 市党政主要工作目标管理一等奖和 XX 市党政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称号,争创广西经济发展十 XX县区市的目标如期实现。2004 年全市生产总值 37.43 亿元,同比增长 1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5.31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 10.62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11.50 亿元。全年财政收入实现 3.7 亿元,同比增长 20.1%。特别是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28 元,增加 470 元,增长高达 21.8%,是全市多年来增额最大的一年,为同期广西少有,为 xx 顺利跨入 2004 年度广西经济发展十 XX 县区市行列立下大功。xx 是如何破解农民增收难题的。经调查分析,xx 市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是:千方百计发展一批有利于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的最直接途径。2004年,该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 1 号文件精神,动员各行各业支援农业,关心农业,服务农业,大力调整结构上项目。按照“抓城郊,促两带,上项目,办基地”的农业农村工作发展思路,全市采取非常措施,先后三次动员 2600 多人次,市、乡直机关干部深入农村开展“倾情为民”大行动,实施大通道高效农业项目,开展甘蔗生产大行动,广泛宣传动员,发动千家万户上项目,调整种植高产、优质、高效农产品,推行订单农业,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依托劳动力市场,做好劳务输出文章,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良好基础。稳定“一粒米”。从提高各个生产环节的科技进步入手,着力提高水稻、玉米两大宗粮食作物的科技含量,推广玉米单交种 1.5 万公顷,推广优质杂交良种水稻 2.6 万公顷,优质率达 97.15%。2004年虽然遭受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影响,但确保了粮食生产与去年持平。壮大“一根蔗”。就是把糖蔗作为全市重要经济支柱,做强做大做优。2004 年全市糖蔗种植面积达 42.56 万亩,总产量 195 万吨,其中糖蔗良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