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学科群,是指为适应现代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由若干相关学科围绕某一共同领域,以一定形式结合而成的学科群体。学科群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现代学科高度分化和综合的结果,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由若干相关学科有序组合而成的学科的集合。 高等学校进行学科群建设,可以打破现有学科、院系的屏障,形成由带头学科、支撑学科和相关学科构成的学科体系,有利于促进学科间的相互交叉、融合与渗透,形成学科间互联互补、共生共荣的机制,实现学科发展的综合效应、交叉效应和横向效应,集成多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培植新的学科增长点,优化学科结构;第二,有利于优化学术队伍,建设创新团队,进行联合攻关,承担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综合性课题,增强开展学科前沿研究和科技创新的能力,创造重大科研成果,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强化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第三,有利于实现文理工渗透、文理渗透、理工渗透、文工渗透,充分吸收各学科的理论、知识、方法,在更宽的学科领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第四,有利于实现学科资源的配置优化、资源共享,发挥高等学校资源使用的最大效率,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学科和学校发展。 因此,学科群的建设以其对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独特价值,被誉为我国高等学校学科建设最具有突破意义的新动向。 一、存在的困难 许多大学虽已意识到学科群建设的重要意义,也已开始了进行了相关的探索工作,但一些学科群在建设中还存在如下问题。 1、学科分散,缺乏带头学科,难以组织或支撑学科群建设。 许多地方大学,特别是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较多,这为学科交叉融合以及学科群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但是,地方学校的学科多小而散,基础薄弱,学科间缺乏联系的传统与基础,缺乏必要的交叉和融合;学科发展不协调,学科间处于离散状态,使有限的学科资源游离分散,很难有效利用和实现资源共享,学科建设往往是单兵作战、各自为战,存在着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 一般来说,学科群内有一两个主干学科作为龙头学科,发挥带头作用,通过凝聚、整合与协同相关学科,辐射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群内的骨干、相关学科对带头学科进行支撑,相关学科、骨干学科与带头学科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但一些地方大学学科的离散状态,导致学科建设力量分散,难以形成带头学科和优势学科,不能组织带领相关学科共同发展,而且学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