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主要取决于家庭环境 那天,我在走上教室讲台时,首先向在场的家长们声明了自己只是一个普通家长,从没认真研究过教育大课题,更不懂心理方面的学问。我要讲的话题只是自己作为一个孩子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认识,这些认识肯定有正确的一面,但自认为其正确性能达到百分之六、七十就不错了,有些认识甚至可能只适合我们家,换成别的家庭或者别的孩子也许就不好使。因此,我讲出来的东西,其正确与否由在场的各位家长自己判断,是否可取也完全取决于你们自己的认识,我不想负什么责任。可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站在这里郑重其事地说呢?一则是校方的要求,而且这个要求很好,是加强校方与家长之间交流的好举措。这有利于学校与家长掌握更好的教育方向和教育方式,最终是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二则,家长们之中平凡的人占多数,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经验也会有教训,谁也不敢说自己对孩子做的所有事情都正确,当然,谁也不可能都做错了。究竟那些做法是好的,应该坚持,哪些做法是错的,应该改正,就要靠交流,而今天就是一个机会,因此,在这里,我想把我自己认为对与错的事情都明确地讲出来,也希望其他家长也能这样做,即使我们拿出来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但只要我们是真诚的,我们就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现场的家长和老师。 现在,我把这些内容更加详细、具体地罗列出来,事先还要这样讲。我的观点不一定全对,即便对也未必适合所有家庭,愿看的你可以自己斟酌。我欢迎大家看完它,更欢迎看完后与我交流。此举没别的意思,教育孩子是一件人生大事,无论对家长来说还是对孩子来说都是。你肯定是或者将来肯定会是一个孩子的家长,教育孩子的问题,我们谁也绕不过去,除非你准备自己过一辈子。 观点一:学前教育一定要搞,但不要寄希望太大。 大家都知道,孩子们从六岁半开始上学,如果读完大学课程的话,他(她)至少要在学校里度过十六年的光阴,即便不读大学,也得读十二年以上的书。从上小学一年级起,学生们的起点是差不多的,有的孩子可能接受学前的教育比较多,比如会多认识一些字,有一点英语、绘画等基础,但这点优势一般保持不了多长时间,一个学期最多一年后,就基本看不出来了。原因就在于学校的教育严格而正规,远比家庭的学前教育丰富和高效,这好比一批人,跑步速度有一些个体差别,起步地点也有早有晚,但当他们都用上交通工具后,比方说都开同一种牌子的汽车(同一所学校),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