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和加强减免税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转载) 修改 如何标记批注? 当前减免税管理中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纳税人方面,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追求,受利益的驱使和市场竞争的影响等,千方百计获取国家减免税,以增强自身实力,积累竞争资本,取得超国民待遇利益。二是税务机关方面,由于征管量大面广,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思想认识不到位,地方经济利益的制约等,人情、关系减免税等不规范减免现象时有发生,减免税管理中的缺位问题较为突出,影响着税收优惠政策的最终贯彻落实,削弱了国家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控作用。 随着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完善,相关税收减免管理办法相继出台,其政策的税收杠杆作用尤显重要。如何不断强化减免税管理,提高减免税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正确贯彻和实现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控意图和目标任务,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包括各级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已成为各级税务机关税源管理中的当务之急,亟待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减免税管理,以堵塞税收征管漏洞,防范执法风险,发现政策执行中的不完善之处而加以不断调整和完善。 (一)进一步提高税收减免管理办法的法律级次,提升其法律效力。 税收征管法明确规定了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订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而我国从 1 9 9 4 年税改至今,多次对减免税政策进行了清理调整。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仍然没有一个完整的减免税立法机制及其管理机制。许多减免税政策散见于各类文件之中,有的已完全不适应变化发展了的市场经济形势,甚至制约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且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的法律级次和地位也很低(除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明确的税收优惠外),大多数为部门规范性文件,上升到法律、法规层次的不多,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力度和政策效应,也给减免税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执法难度。2 0 0 5 年 1 0 月 1 日起实施的《税收减免管理办法(试行)》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整、规范、统一的专门针对减免税管理的税收规范性文件。但由于其法律级次低于法律、法规、规章,而且法律上也没有明确授权国家税务总局制订减免税管理办法,给办法的执行带来一定的法律问题,执行效果大打折扣。尤其是随着内外所得税法的正式合并,更需要更高法律级次的税收优惠法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