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将相和》是一个流传千年的动人故事,是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要如列传》改写的,被选入10册第五单元,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写出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不和好的发生,发展过程赞扬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为国家利益顾全大局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知错能改的爱国精神。 三个故事既相互独立,又有内在联系,即第一个故事是第二个故事的起因,前两个故事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结果。第三个故事又是第一、二个故事的结果。如果把这三个故事看成一个整体,课文的第一句话“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又是整个故事的起因。全文层次分明,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人物性格鲜明,很受学生的喜欢。 从教材的编排体系看,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让学生从作品中吸收有益的启示,体会我国历史的悠久,文化的灿烂,并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借助资料独立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本课作为精读课文,自然成为落实单元教学目标的载体。兼顾新课标对五年级学生的具体要求,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知目标:学会10个生字及相关词语。 2、能力目标:会借助资料理解故事内容,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3、情感目标: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其中,读懂故事是重点,难点是体会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课前作如下准备工作。 1、课前学生找找有关《将相和》的图书或戏曲片看一看。 二、说教法、学法 在“以人为本”学生观的指导下,我把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作为学法和教法设计的出发点,特制定以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 ⑴ 情境教学法: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阅读情趣。 ⑵ 以读助讲法:在读中感悟语言。 ⑶ 尝试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立学习。 2、学法: 边读边想,在情境中体验、感悟,自主学习,在过程中形成能力,形成语感。 三、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指导朗读重点语句 1、师生交流课外收集的关于《将相和》的故事。 2、生思考:“将”“相”各指谁?“和”是什么意思? 3、师质疑谈话: 既有“和”,也有“不和”。请同学们打开书,找一找,他俩闹不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