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 课内修辞手法全解+相应专项练习 比喻 ( 一 ) 什 么 是 比 喻 比 喻 就 是 “打比 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 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 二 ) 比 喻 必 须 具 备 的 三 个 要 素 (1)本体:即被比 方的事物; (2)喻 体:即用来作比 方的事物; (3)比 喻 词:用来表示比 喻 关系的词。常见的比 喻 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 、成了、变成”等。 ( 三 ) 如 何 判 断 一 个 句 子 是 否 是 比 喻 句 。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 喻 词,但未必就 是 比 喻 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 比 喻 句,除判断句子是 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 (1)本体和喻 体必须是 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 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 四) 典型例句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 ( 2) 小 兴 安 岭 一 年 四 季 景 色 诱 人 , 是 一 座 美 丽 的 大 花 园 , 也 是 一 座 巨大 的 宝 库 。 《 美 丽 的 小 兴 安 岭 》 排比 ( 一)什么是排比 由 三 个 或 三 个 以 上 结 构 相 同 或 相 似 、 内 容 相 关 、 意 义 相 近 、 语 气 一 致的 短 语 或 句 子 构 成 。 ( 二)判断要点 排 比 的 特 点 明 显 , 句 中 含 有 三 个 或 三 个 以 上 结 构 相 同 或 相 似 的 短 语 或句 子 。 ( 三)排比的作用 增 强 语 气 , 表 达 强 烈 的 思 想 感 情 , 有 力 地 说 明 道 理 。 ( 四)例句 ( 1) 晏 子 回 答 说 : “这是 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 大 伙儿把袖子 举起来, 就是 一 片云;大 伙儿甩一 把汗, 就是 一 阵雨: 街上 的 人肩膀檫着肩膀, 脚尖碰着脚尖。 大 王怎么说 没人 呢?” ( 2) 桂 林 的 山 真 奇 啊 , 一 座 座 拔 地 而 起 , 各 不 相 连 , 像 老 人 , 像 巨 象 ,像 骆 驼 , 奇 峰 罗 列 , 形 态 万 千 。 夸 张 ( 一)什么是夸 张 夸 张 是 对 事 物 的 性 质 , 特 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