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篇:让孩子学会化解人凡遇事不能及时恰当地化解,来源于天生的控制欲和占有欲造成的。如果在孩子出生以后,做父母的不懂得对其进行良好的教育和正确的引导,孩子会误入歧途,比方说,孩子从小就知道护自己手里的糖果等。你要知道这是人性的弱点,是人生失败的根源(家长错误的做法是鼓励这一弱点,如表现出非常高兴等)。所以要针对弱性培养强性,根治这一天生弱性的方法,是让孩子从小学会与人分享,尽量避免孩子与人计较你的我的,这好那不好,这好吃那不好吃等,最大限度的消除孩子的分别心、占有欲和控制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攻击心理起源于从小生活当中的挫折感。我从事亲子教育多年的实践证明,根本不是我们孩子不好,或是孩子无理,不懂事,不善良等。这主要是在他们出生以后没有得到父母家人的正气、明理、明辨是非的引导和教育,没有给他坚定正气凛然的观念。现代的独生子女,因相互争斗和攻击给父母家长带来许多烦恼。往往因很小、很平常的一些事,闹得一心的不痛快。而且本应该在一起好好玩耍和友好相处的,却因一个玩具争斗起来,引起双方甚至两家人的不和。孩子们常做不到友好相处、愉快合作,到一块争斗、打闹已成为现代孩子普遍的现象。时常会因一句话瞪眼,因一个不同的意见就会反目为仇,不欢而散。天真烂漫的儿童,本应拥有一颗单纯可爱的童心,可为什么那么多的攻击、争斗?很多家长为之烦恼、发愁,有时我也为随处发生的小事不寒而栗,非常感叹。有一次,我去交电话费,在大厅排队时,有一位妈妈带着两个年龄不差上下的孩子,我亲眼看到他们正玩着玩着,一个孩子把另一个孩子就突然推倒在地,然后拉着那孩子的两条腿在地板上拉。被拉的孩子吃了亏,哭叫起来。妈妈看到制止,根本无效。这时候,我上前一步扶起那个被推倒的孩子,把他们两个分站在我的面前,我用眼睛交替看着他们,认真平和地给他们说:“你们都是妈妈带来的,在一起应该好好玩才是。”随机并训练他们友好地握住对方的手,都说一声:“对不起,我们是好朋友,今后一定好好玩!”这个游戏连续让他们做三遍,两个孩子的眼睛里很快闪现出单纯、平和、可爱的眼神,两个孩子很快和好如初了。平时家长们也常因这些事来找我,他们说:“梁老师,现在都是独生子,他们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每个家长都偏爱着自己的孩子,但毕竟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与人友好的相处,将来能成为人缘好,朋友多的人”。凡事都有原因,想解决问题需先查找原因:一、父母错误的呵护孩子从小没有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从小父母家人宠着、让着、放纵着,到了稍大一点,孩子走出家庭又被父母看着、护着。父母常靠拉关系、送礼物、在学校等集体环境给孩子创造能够得到尽量方便、优越的保护层,好让孩子处处感到优越、方便、安全。但孩子不断成长,孩子的活动范围超出了父母和家人呵护照顾的能力范围时,孩子遇到困难、逆境、不顺心时就会有挫折感,而孩子受挫后又没有承受的能力,于是就会从内心产生抗争、叛逆乃至进行攻击性的行为。请大家再回忆一下自己的经历和身边的实例,你有没有见到过凡是被老师叫起来罚站受训的学生,不是手里破坏性地抠着什么,就是扭着头瞪旁边的同学,看谁都不顺眼;而被表扬的同学,常常是自然轻松地站着,看人也是亲切的、友善的。往往一个受了挫折的孩子在找不到攻击对象时,就把破坏的目标转嫁给物品、动物或其他人,而当遇到人时,就开始发泄、攻击、争斗,有时候如果一直遇不到发泄的适宜环境和时机,不舒服的感觉会一直压抑在心里,直到有一天,能发泄出来为止。二、孩子是父母的翻版实际生活中,孩子就是父母的反版。我们的孩子除了自己受到挫折会攻击别人外,还有一种是真的被外界语言或行为的攻击而攻击,其次是从大人身上“模仿”了进攻行为。我的一个孩子两岁半,他还有一个弟弟,家里做着小生意,他的父母根本没有耐心照料自己的两个孩子。父母没耐心,孩子性情越来越不好,不听话时,父亲习惯性地用一个手指指着他训斥,还经常打他,这个孩子在生活中受到了挫折,也学会了模仿。有一次我带他到草坪上玩,就看到了这小孩子活生生是大人的翻版:他对着草坪上另一个玩耍的小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