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历史阶段通史线索历史特征近代列强的侵华(1840~1949年)(1)列强打开中国大门,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日本全面侵华等一系列战争(2)列强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全面攫取中国的权益(1)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深(2)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被迫走向近代化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1840~1919年)(1)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首先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的实践失败(2)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达到高峰(1)民族危机加深促进中国人的觉醒,先进中国人为争取民族独立进行抗争与探索(2)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成为近代前期抗争探索的两大主导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1)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1)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方向(2)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割据”道路,进行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最终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胜利第一课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四川考纲】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课标提示】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一、列强入侵的表现:1.发动侵华战争(1)1840年~1842年,英国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并通过《南京条约》首先打开中国的大门。之后,美、法等国也加入了侵华的行列。(2)1856~1860年,英、法两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前后,俄国侵吞了中国东北西北领土150多万乎方千米。(3)1883~1885年,法国发动侵华战争,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4)1894年,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4月,清政府被迫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5)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与德国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此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特点(1)从内容上:没有割地等侵略要求,但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2)从目的上:直接目的就是要控制清政府,征服中国人民,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3)《辛丑条约》没有“割地”的规定,这反映了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2、签订不平等条约内容影响割地赔款通商其他鸦片战争《南京条约》英国割香港岛给英国2100万银元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协定关税附件: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日本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重庆、沙市、苏州、杭州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规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后动;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要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到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京条约》附件:A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破坏了中国的贸易等主权,便利了列强侵略中国。C居住及租地权。为列强在中国建立租界提供了借口。鸦片战争的影响(1)政治: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中国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3)思想文化: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4)促使古老中国被迫向近代社会转型,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鸦片战争前夕中英国情对比英国中国政治确立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