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外书及数学老师建议读书书目 一、请看一个案例。 数学全部及格的秘诀是什么? 这是《给教师的建议》中介绍的方法:有一位姓特卡琴柯的优秀数学教师,他教的中学生就没有不及格的。这位教师的创造性劳动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他善于合理地组织这里所说的这种阅读,通过阅读来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 特卡琴柯从五年级教到十年级,他教的每一个年级都有一个绝妙的小图书馆,里面有不止1 0 0 种书籍,这些书都是以鲜明的、引人入胜的形式来讲述他觉得是世界上最有趣的一门科学——数学的。如果没有这些图书,那么他的某些学生是永远也不会达到及格的。例如,在教方程以前,学生们就读了几十页关于方程的书,这种书首先是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讲的是方程怎样作为“动脑筋习题”在民间的智慧中形成的。 问题不仅在于阅读能挽救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而且在于借助阅读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 对此,苏霍姆林斯基几十年研究、实践,有如下感悟: (1 )3 0 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2 )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 (3 )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 (4 )对于学生困难的学生,阅读正是达到顺利学习的最重要的补救手段。 (5 )曾试用过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 二、请再一个案例。 几年前,太原 1 3 岁学生天昌,从小一直在家自学。2 岁时,天昌能认识 2 0 0 0 多个汉字,并开始自主阅读。从此阅读了大概有4 0 0 0 多册书。这些书内容庞杂,有《时间简史》《资治通鉴》《打开原子大门》《中国历代书法》„„同时,他将《论语》《老子》《大学》《孟子》等经典名著烂熟于心。正是因为大量阅读与背诵,1 3 岁再次参加高考取得 6 5 9 分的好成绩,高出当年理工类第一批最低控制分数线 8 7 分。 初高中的课本,天昌都是当成课外书来读的,一下午能读一本几何书,且读得津津有味。中小学课程的学习仅占他生活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时间是在家里广泛阅读,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下棋、画画、打球、滑旱冰都是他的最爱,他可以两分钟勾勒一幅速写,1 0 分钟画出一幅水墨画,围棋下得好,乒乓球打得也好,亲手种的玉米收获了好几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