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共 艺 术 设 计 教 案 美术学院 常畅 第一章 一、授课内容 第1 章 公共艺术的定义与概念 二、目的和要求 1 、了解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及其概念。 2 、理解公共艺术的特征。 3 、了解公共艺术设计的分类。 三、重点和难点 1 、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及其概念。 2 、概念与区别。 四、课时量 3 课时 五、教学内容 1 .1 公共艺术的涵义 1 .1 .1 公共艺术的公共性 公共艺术从本质和创作根源上看,一开始就带着一种强烈的满足公共需求,体现社会、地域、场所集体精神,表现和探讨公共事务等的目的性。公共性是公共艺术得以产生的基础,是公共艺术的主要内容核心,也是公共艺术的创作方式和依据。 1 、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得以实现的基础是“公共领域”的产生。 背景:工业化大生产—人—交流的矛盾 公共领域:在现代国家与私人生活作出法律限定以外的特定空间。 (只有公共领域得以存在时,“为公共而创作的艺术”才能够有实现的可能。) 现代社会以工业化大生产为特征,强调的是现代工业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以大众消费和生产为纽带的关系。陌生化一方面有力地保证了私人空间的私密性,但也强烈要求具备交流、参与功能的公共空间出现。公共领域是在现代国家对私人生活领域作出了法律限定之后所产生的具有特定内涵的专有领域。公共领域特指社会场所,仅仅是由不同身份、不同职业、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但“平等的人”组成。因而公共一词只与现代民主政体相对应,而以往社会中的“黎民”或“臣民”则只能与皇权相对应。公共性在一定意义上包含了一种平等、参与、互动、共享、共有、共同遵守某一经大多数社会公众认可的游戏规则,这一规则不是自上而下的权力意志的产物;也不仅仅是法规的强制性力量,而是现代社会在共同的文化价值观上形成的一套潜规则。只有当公共领域得以存在时,“为公共而创作的艺术”才能够有实现的可能。 公共性或公共领域的特征做如下的归纳: (1 )市民社会的产物,在封建的、专制的社会制度中不存在公共性和公共领域。 (2 )平等的、民主的、开放的,它与私密性、封闭性是相对立的。 (3 )舆论的、参与的,是可以自由交流和相互讨论的。 对公共精神的反映和对公共事务的思考成为公共艺术的主要表现。 公共艺术,无论采用何种艺术表现形式或制作手法,它最终成为一件为人们所接受和喜爱的公共艺术作品,是基于它影响和感动着人们的作品精神内容。而这样的内容一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