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案例分析 案例 9 分析: 明明今年上二年级,他的父母为了使明明养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制定了评价表,上面写着:你今天的作业习惯是:优,良,中,差。刚开始明明的父母还挺关注孩子的表现,并认真填写评价表,只要孩子表现好,都会加以表扬,并答应当天完成得好,可以看一会儿电视,如果一星期连续 5 个优,还给玩电脑游戏 1小时。可不久后,明明的父母喜欢搓麻将,有时还请朋友到家里搓麻将,这样,评价表要么随意填写“优”,要么让明明自己填写,而这期间明明可以尽情地玩电脑、看电视。渐渐地,明明形成了不良的作业习惯,作业草草了事,错误率高,还经常漏做。明明的父母听了老师告状后,不是打就是骂,可效果仍然不佳。明明的父母怎么也不明白,自己这么重视孩子的教育,可孩子怎么会这么不争气? 形成机制: 1 、 明明的父母为了塑造明明良好的做作业习惯,制定评价表,对明明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并对良好的完成情况给予看电视、玩电脑的“奖励”。 一开始,明明的父母为了塑造明明良好的做作业习惯,确定了明确的目标行为,并选择了有效的强化物,如看电视、玩电脑;在强化在最初阶段,明明的父母及时对明明的行为进行强化。可是之后却因为在家里搓麻将,而中断了原本应有的连续强化,使“完成作业便奖励看电视、玩电脑”这一强化行为转变为负强化。明明自行填写评价表,意识到就算不做作业也能尽情地看电视、玩电脑,导致其形成不正确的做作业态度。 2 、 可不久后,明明的父母喜欢搓麻将,有时请朋友到家里搓麻将,没有为明明创设有利于学习的安静环境。 3 、 随意填写评价表,要么让明明自己填写,而这期间明明可以尽情地看电视、玩电脑。 4 、 老师将明明不认真完成作业的情况向明明的父母告状,父母对明明又打又骂。 5 、 父母认为自己重视孩子教育,孩子却不争气,将错误原因归结于孩子身上。 对应形成机制提出的辅导策略: 1 、 明明的父母应该重塑明明良好的做作业习惯,重新建立强化程序,根据普雷马克原理,选择最有效的强化物,进行连续强化,并及时强化,不可再次中断强化。 2 、 明明的父母应该为明明创设安静的学习环境,即便请朋友来家里打麻将,也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和作业完成情况,并保持一定的安静,确保强化程序的有效实施。 3 、 父母因打麻将忽略了对明明的连续强化,导致明明形成意识:作业没有完成,只要填写评价表就可以看电视、玩电脑。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