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几个主要的概念: 1、课程性质:科学课是干什么的?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 科学素养:是指对在日常生活,社会事务以及个人决策中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其核心因素包括:科学兴趣,科学精神,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小学科学教师是科学兴趣的启蒙者,科学知识的传播者,科学方法的引导者,科学精神的弘扬着。其科学素养的水平直接影响到科学教育的质量和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人,会对科学产生兴趣并渴望探究,能发扬质疑、验证的科学精神,运用自己已掌握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去解答与事件有关的问题,或者能描述、解释和预测自然事务与自然现象。 科学兴趣:指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由此生发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 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 科学精神:指对科学技术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相承负责的学习态度,即勇于探究新知又能够实事求是,既敢于独立思考又乐于互助合作。 科学概念:指对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包括对具体的事实,概念,原理或规则的理解。 科学方法:指对于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和程序能够了解或把握,知道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去尝试解决问题,会提出假设或猜想,会搜集有关的信息或证据,会进行判断,推理和决策,会同他人交往,并且能与他人共同合作,一起来解决难题。 2、课程目标:目的是什么? 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分目标: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观察、试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 科学探究能力:他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这个活动要遵照学生的水平,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具体实施中灵活掌握,可以是全部,也可以是部分环节。 情感态度价值观: 内容标准框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