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复习题 填空题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 2.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4. 综合实践活动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 6. 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7.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8. 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 9. 原则上每学期末,教师要依据(课程目标和档案袋),结合平时对学生活动情况的观察,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进行科学分析,写出有关综合实践活动情况的评语,引导学生扬长避短,明确努力方向。 10. 要充分发挥师生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及时总结、梳理来自教学一线的典型案例和鲜活经验,动态生成分年级、分专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 11. 教师要指导学生客观记录参与活动的具体情况,包括(活动主题)、(持续时间)、(所承担的角色、任务分工及完成情况)等, 1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坚持评价的(方向性、指导性、客观性、公正性)等原则。 13. 在活动准备阶段,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经验),为学生提供(活动主题选择以及提出问题)的机会。 14. 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方案的制定过程,通过(合理的时间安排、责任分工、实施方法和路径选择),对活动可利用的资源及活动的(可行性)进行评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