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第一部分:收入分配和工资基本概述 一、收入分配概述 (一)收入的概念 何谓收入,收入就是生产要素提供服务的报酬,可分为国家财政收入、集体经营收入和个人收入。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 (二)个人收入的类型 个人收入就其来源可分为三类: 1、劳动收入。即工资、奖金、津贴等。 2、财产收入。即利息、利润、租金等。 3、转移性收入。即来自政府的再分配收入,如各种保险、补贴等。 (三)分配的概念 何谓分配,分配是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经济学家把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称为资源配置过程的四大环节,关系这四大环节是全部经济学的核心)。 分配分为生产资源的分配和生产成果的分配⑴、生产资源的分配 生产资源的分配是直接生产过程的分配,是在生产前进行的。⑵、生产成果的分配 生产成果的分配是生产后的分配。生产成果分配又分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类。不同的生产方式决定不同的分配方式。工资是我国社会成员取得收入的基本方式。其中,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一般属于初次分配,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收入属于再分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一般属于再分配。无论是初次分配,还是再分配,都与社会成员个人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也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紧密相关。 (四)收入分配的作用 收入分配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1、保障性:基本的收入分配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保障 2、激励性。激励性的分配可以更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效率性。效率性的分配可以更有效地促进社会资源配置,增加社会财富和提高宏观经济效益。 二、工资概述 (一)工资的概念 工资是作为劳动报酬按期(或按件)付给劳动者的货币和实物。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集体企业职工的工资,是职工根据按劳动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原则,从社会领取到的个人消费品,其货币形式就是货币工资,实物形式就是实际工资。 (二)工资的职能 1、经济职能 就是依据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分配个人消费品。通过工资的高低水平,引导和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满足的提高人们的经济生活需求水平。 2、社会职能 就是依据生产力的水平,生产关系的特点,管理方式以及社会等因素,协调各类劳动者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三)工资的作用 1、工资是劳动者个人及家庭生活的主要来源 凡参加劳动的职工,都能得到工资。劳动是职工获取工资的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