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东汉的兴亡教学设计

东汉的兴亡教学设计_第1页
1/9
东汉的兴亡教学设计_第2页
2/9
东汉的兴亡教学设计_第3页
3/9
部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 13 课东汉的兴亡教学设计(一)知识综述近年来秦汉史虽研究成果丰富,但对于东汉史的研究比较弱。在史学界的绝大部分著作中都认为东汉是汉朝的再建和中兴,其与西汉的联系不仅是因为统治者的血统,更体现在制度的延续。自公元 25 年刘秀立国至公元 220 年曹丕代汉,东汉历 14 帝共 195 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继秦朝、西汉后的又一大一统王朝,其统治虽大体承袭西汉,但也采取了一些不同于前代的做法。这种改变体现了东汉统治者在吸取前代王朝的经验教训,也反映了封建政权在重建过程中,专制主义的统治在不断的强化。新莽末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汉朝宗室出身的刘秀趁势而起。公元 25 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建立东汉,经过多年的南征北伐,逐渐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使天下结束纷争混战重归一统。东汉的建立标志着封建统治秩序的恢复,由于其政权依托豪强地主创建,立国后便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维护豪强地主的权益。东汉朝代最突出的一大政治特点是外戚与宦官的交替专权,这也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门话题。自秦朝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形成了皇帝一人独断和家天下的统治,东汉前八十年,经历光武帝、章帝与和帝共同治理,政权较为稳定、皇权逐步得到加强。自和帝后东汉政府开始腐败,由于东汉中后期皇帝几乎都是幼年即位,为外戚和宦官的上台提供了可能。随着外戚和豪强势力的不断膨胀,皇帝对其彻底失去控制,最终导致统治集团公开分裂和农民起义的爆发。(二)课标要求和教科书解读1、课标要求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1 版)》的内容要求,现阶段初中生就本节课要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2、教科书解读① 单元解读本课《东汉的兴亡》选自于部编 2016 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本单元共有 7 个学习点,本课位于第 5 个学习点,属秦汉时期的最后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它不仅是西汉政治、经济的延续,更是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与发展,由此可见在单元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元前 221 年秦灭六国,秦始皇建立起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其巩固统一的某些制度措施,为后世帝王所取法。但由于秦在统一后长期滥用民力,加之严刑峻法,终因农民起义而迅速瓦解。新建立的起来的汉朝,承袭秦制并有所发展,经高祖和文景二帝的休养生息与稳固发展,...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东汉的兴亡教学设计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