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信仰与修行教育不仅需要情怀,更需要用坚定不移的信仰来支撑。教育信仰是教育之魂。有了信仰,可以唤醒生命,促进教育发展;有了信仰,可以激发潜能,造就优秀人才;有了信仰,可以鼓舞斗志,实现美好愿景。对教育的信仰乃是教育健康发展、教师幸福成长的魂之所系。所以,教师应该把信仰作为自己核心素养的灵魂。对教育的信仰需要一种修行方可企及。教书就是一场盛大的修行!从教之路上的那些人和事,都是教师从教生涯中的一段经历,他们都在“帮助”教师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完善自己。有了对教育的信仰,人类的智慧与文明方才在教育的传播中得以生生不息;有了对教育的信仰,才有教师在教育路上虔诚的守望与修行。本期,我们和诸位教师共同谈谈教师的信仰与修行,希望大家眼中有教育,心中有信仰,为自己心中的教育信仰而努力修行。并在这场叩问灵魂的修行中,用虔诚的心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让幸福流淌在生命的所有时光。教师的信仰教育信仰是人们对教育的育人价值和社会发展作用的极度信服、无限尊崇和执着忠诚,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导。教育信仰主要体现的是教育思想、精神状态、潜在动力和理想境界。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具有教育信仰的教师才能担当起教育责任,才能活出自身的生命价值,才能享受到人生的幸福。(一)信仰让生命增色在世界屋脊的西藏,那些身着红色藏袍的藏胞,一边磕头,一边前行。磕头时,他们全身伏地,额头轻叩地面。尔后又立即重新站起,绝不稍卧小憩。漫漫朝圣路,荒无人烟;冰天雪地中,风餐露宿。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如此虔诚?全国模范教师窦桂梅“打杂”5年,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替补队员”,第6个年头才争取到机会。为了上好公开课,她把40分钟掰成2400秒来准备,最终,她为自己赢得了机会,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教育辉煌。斯霞老师的墓碑上镌刻着“我为一辈子做小学语文教师感到自豪”,著名诗人臧克家赞曰:“一个和孩子常年在一起的人,她的心灵永远活泼得像清泉。一个热情培育小苗的人,她会欣赏它生长的风烟。一个忘我劳动的人,她的形象在别人的记忆中鲜活。一个用心温暖别人的人,她自己的心也必然感到温暖。”是什么支撑着这些“好老师”铸就了平凡中的不凡与伟大?答案都是——信仰。人们需要信仰,信仰让希望永存;生活需要信仰,信仰让生命增色!(二)信仰让教师挺立《易经》里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教育不能只注重“器”之层面,而失之于“道”。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云:“教育需要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为教育,只是教育技术而已。”朱自清先生曾经呼吁:“教育者须对教育有信仰心,如宗教徒对于他的上帝一样;教育者须有健全的人格,尤须有深广的爱;教育者须能牺牲自己,任劳任怨。”一个国家没有了信仰就会灭亡,一个民族没有了信仰就会衰竭,如果教育缺失了信仰,就会乱而无序。所以,教育者必须要有信仰!有了对教育的信仰,才能够摆脱世俗和低级趣味对人生的纠缠,志存高远;有了对教育的信仰,才有勇气摆脱陈规俗套的束缚,微笑面对世俗的偏见,温和地坚持自己的选择;有了对教育的信仰,才能够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要义,提升为人师表的责任和品位;有了对教育的信仰,才能把生命的所有力量集中在对教育理想的追求之中,享受职业的尊严与快乐。教师需要信仰,信仰让教师挺立;教育需要信仰,信仰让教育充满希望!(三)教师需要有信仰信仰是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核,是每一位教育者对于教育价值的坚定认同和执守。如果没有对教育的信仰,教师便失却了内在的灵动和外在的精气神;一旦有了对教育的信仰,教师便会拥有明镜似的宽阔天空,把教育当诗来写。01教育信仰唤醒对生命的尊重有了对教育的信仰,我们便坚信:“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教师用智慧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让孩子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教会孩子热爱生命、悦纳自我,自信自强,不断反省,从而实现自我超越。02教育信仰生发对教育的敬畏有了对教育的信仰,教师便有了对教育的敬畏之心。爱岗精业、守法治教、文明从教、精心施教、廉洁从教就有了皈依,自觉地铸己魂、立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