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GRE 满分牛人阅历共享 我开头预备考 G 是在大一上学期。当时之所以想到要考 G,是由于觉得大一的课程比较松,学的东西不够多,学问吃不饱,多了很多时间出来。与其把这些时间铺张掉,还不如攻下 GRE。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考总分 。 相反,考 G 对我来说,是学习英语的一种鞭策,我觉得它有助于我克服人所常有的惰性,去刻苦努力地学一点东西。报考前,父母让我三思,由于五年内的 G 成果到时候都会一并寄到美国的高校,假如这次考不好,留下一个不良记录,就得不偿失了。 但我当时觉得,假如总是给自己这样的消极示意,那就什么事都不要去尝试了。我自己觉得,之所以后来考得还不错,最大的缘由是由于我没有应试。相反,我更多地是把预备考 G 当成促使自己提高英语水平、熬炼思维力量、丰富学问的一种学习途径。这种心态使我能制造出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而不是盲目信任网络上别人的阅历。 第一阶段: 可能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在学习上我比较留意个人自己的学习,对老师的依靠性不强,我自己已经把单词背得八九不离十了,各类型的题目都做了两三百道。当时用的书是红宝书和其他一些参考书。 首先来说一下对红宝书的使用。第一遍看红宝书是一个特别特别苦痛的过程,由于我每个单词都用 Webster 重新查了一遍,以最第 6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适合自己记忆的方式对释义进行了校对和修改。六七千个单词要一个个地这样修改正来,功夫很多。 当时大一的课程虽然松弛,但是也还是有学业负担的,我的日子过得很苦,每天早上雷打不动六点起床,晚上总要到凌晨两三点才睡觉(精神可嘉,十一点半睡觉较科学)。就是这样,一天也只能看掉两三百个单词,有时候其他事情一多,连两三百个都看不了。 有时候我觉得特别无望,由于我只是把单词给认真修订了一遍,还没背哪,想想后面的任务太困难了。但是咬咬牙也就挺过去了。渐渐地,工作做得娴熟起来后,一天能看掉四五百个单词。在十月下旬的时候,我最终把红宝书的单词都在 Webster 里亲自查了一遍,并且进行了修订。 另外,遇到有的单词我觉得特别好,我还会到牛津高阶里去查它的用法。牛津高阶这本字典有很好的例句。我觉得复习 G 不仅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真地要记住这些词,要学进东西去。以这样的心态去学,才能一丝不苟,效果才会好,对考试也是有好处的。 在查好词后,我开头背单词。由于在查的过程中,对单词已有一个比较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