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纸发明》表格式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 三 年级下册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 学科 语文 课时安排 2 课时 班级 304 课型 教学目标 1.会认 11 个生宇,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制造、阅读、携带、学富五车、蚕茧、薄片、粗糙、捣烂、轻便、邻近”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 3.了解纸的进展过程,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4.了解造纸术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从纸的发明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慧才智。 2.帮助学生理清纸的发明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 11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文。(用时:5 分钟) 1.老师拿出课本和各种作业本,提问:这是用什么做的? 2.小结,揭题。 这一张张纸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的?今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3.板书课题。 1.学生沟通回答:课本、作业本是用纸做的。 2.小组讨论沟通对纸的了解。 3.齐读课题。 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培育学生概括的表达能力。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用时:15 分钟)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2.课件出示本课词语,引导学生认读词语。 3.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注意“携、累”的读音。 2.掌握多音字“累”和“鲜”。 3.认读词语。 4.再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抓住课文重点词语感悟文本是三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但也常常是三年级孩子的一个难点。在归纳时老师引导孩子用画重点词语的方法归纳。 三、自主探究 2、3 自然段。(用时:15 分钟)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第 2、3 自然段,了解人类记录文字的方式的演变。 2.再读第 2、3 自然段,说说这些文字记录方式的缺点。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3.与我们现在用的纸张进行比较。 板书:竹片、木头→笨重 帛→价钱太贵 麻→粗糙 1.根据课文内容总结出人类记录文字的方式的演变过程。 纸发明以前,我们的祖先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或铸刻在青铜器上; 后来,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并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 再后来,把字写在蚕丝织成的帛上。西汉时代,用麻造纸。 2.小组讨论沟通这些书、纸的缺点。 《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