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静悄悄的革命》心得体会 ——侯百梅《静悄悄的革命》这是一本并没有多少大理论、大叙事的书,但其中却隐含着最真实的教育哲理。读着读着你会感到它与我们有许多的共鸣之处,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是学生成长之宝地。作者在《在静悄悄的革命》中写道:“这种倾听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原来如此’、‘真有趣呀’等共鸣共感。唤起这些情感体验可以说是倾听学生发言的‘理解方式’应具有的最重要的意义。”作者认为,学会相互倾听,是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用心倾听,更有利于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善于倾听应该是老师的品质。倾听是一种心与心的对话,是师生间的心灵之约;倾听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知识的猎取。 美国著名主持人林克莱特在一次节目中访问一个想当飞行员的小朋友,问:“假如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的回答是:“我先告诉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下去„„”当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个孩子,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林克莱特发觉这个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子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的真挚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林克莱特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能够让孩子把话说完,并且在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仍保持着倾听者应该具有的一分亲切,一分平和,一分耐心,让他听到这名小朋友最善良、最纯真、最清亮的心语。 倾听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是一种精心培育的能力。我们在课堂上也时常抱怨现在的孩子多动,“个人主义”突出,上课只同意自己做、自己说,不肯倾听别人的发言。对待学生的倾听需要老师的引导,要努力从学生的视角看他们的意见,“别忘了老师也有‘听觉功能’,学生也有‘口头语言’。 我们要学做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老师,学会给孩子留足表达的时间,倾听学生的倾诉。唯有这样老师才能倾听到学生的心声,了解到学生与文本的差异,从而更好地点拨引导,使整个课堂焕发出活力。 倾听要有要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