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20分。)1.麻黄汤与三拗汤的变化属于A.药味的增减满分:1分2.下列各项,属于相克关系的是A.木和土满分:1分3.劳神过度最容易损伤下列哪些脏腑B.心脾满分:1分4.劳力过度最容易损伤人体的B.血满分:1分5.下列哪项是风邪的致病特点D.常伤及人体的上部(头面)、阳经及肌表等部位满分:1分6.“十八反”中与藜芦不相反的药物是C.党参满分:1分7.奇恒之腑不包括以下哪项D.胆满分:1分8.“一夫法”又称为D.横指同身寸满分:1分9.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的是C.酸味食物满分:1分10.针刺一侧环跳、阳陵泉、悬钟穴最宜选择B.仰靠坐位满分:1分11.位于颅底外缘,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穴位是C.风池满分:1分12.下列哪项不是湿邪的致病特点D.性凝滞满分:1分13.针刺后若不得气,可施行一定的手法促使得气,称之为A.催气满分:1分14.由水谷精微之气中精华部分化生的气是A.元气满分:1分15.中脘穴位于D.脐中直上4寸满分:1分16.下列哪项不属于表证的症状C.咳痰黄稠满分:1分17.下列哪项是湿邪的致病特点A.常可见口燥咽干,口渴喜饮,皮肤干涩,等症满分:1分18.根据体质的不同,来确定治疗、护理的原则的是C.因人制宜满分:1分19.下列哪项不是痰饮的致病特点C.易袭阴位满分:1分20.下列各项,属于阳的是A.运动的满分:1分、简答题(共4道试题,共40分。)1.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满分:10分2.试述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认为阴阳对立统一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万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本规律。相互关联的阴阳对立双方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运动变化中,具有交合感应、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几个方面的关系。一、阴阳交合感应,指阴阳二气相互感应而交合,亦即相互发生作用的过程。二、阴阳对立制约,是指阴阳双方既存在着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又存在相互制约、相互抑制的关系。三、阴阳互根互用,是指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为用,互为根本的关系。四、阴阳消长平衡,是指阴阳对立双方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在一定程度、一定时间始终处于此盛彼衰,此增彼减,此进彼退的运动变化之中,并在动态的过程中保持着相对的平衡。五、阴阳相互转化,是指阴阳对立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对立的另一方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阴阳学说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理论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1)阴阳偏盛;2)阴阳偏衰;3)阴阳互损;4)阴阳转化;临床应用:1、指导疾病的诊断1)分析四诊资料;2)辨别疾病的症候;2、指导疾病的防治;归纳药物的性能1)指导养生防病;2)指导疾病的治疗;3)归纳药物的性能。满分:10分3.举例说明腧穴的治疗作用。(每个作用举一个例子)答:一、近治作用这是所有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作用,凡是腧穴均能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症,如眼周的晴明、承泣、四白、攒竹、丝竹空等穴均可治疗眼疾;二、远治作用这是十四经腧穴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在十四经腧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脉以下的腧穴,不仅能治局部病症,而且能治本经循行所涉及的远隔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症,甚至具有治疗全身病患的作用。如合谷不仅能治上肢、头面疾病,而且可调整人体消化系统功能,甚至对人体免疫反应、防卫方面都有很大作用。三、特殊作用,如腹泻时针天枢穴可止泻,便秘时针天枢穴又能通便。满分:10分4.试述脾主统血与肝主藏血的生理功能。答:脾主统血是指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溢出脉外的功能。脾统血的作用全赖气的固摄作用而实现。脾气健旺,则固摄有力,气能摄血,这样血液就能正常在脉内循行而不会溢于脉外发生出血现象。若脾气虚弱,统摄无力,则会发生血溢脉外而导致出血,称为“脾不统血”。由脾气虚衰所致的出血,属虚性出血,一般出血淡质稀,并常伴有脾气不足之象。肝主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作用。1、贮藏血液:肝能够储藏血液,故称为“血海”。肝体阴而用阳,故其必须贮存足够的阴血。肝血、肝阴充足,才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