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纹样龙纹 [解析中国传统龙纹造型] 摘 要:沿着历史的脉络,概述龙纹在产生、演变、进展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风格样式、审美特征。解读龙纹兼容并蓄的精神特性,分析龙纹在演变中产生的诸多象征意义。理解龙纹“装饰”表层下的历史精神和社会文化涵义,及其为我们在传统造型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中提供的丰富文化底蕴。 关键词:龙纹;造型艺术;图腾;审美;象征;涵义;文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J501 文献标识码:A An Explanation into Chinese Traditional Dragon Patterns WANG Bing-di,SONG Ping 龙非真物,它是人类丰富想象的产物,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龙既是兴云作雨、降伏妖魔的神灵,又是英勇、权威和尊贵的皇权象征。龙纹诞生于蛮荒远古,进展、演变于历朝历代。造型各异的龙纹以鲜亮的审美特征和浓郁的时代气息,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观念和审美情趣。从图腾崇拜到吉祥意象,龙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更是中华文化艺术形成与进展的写照。 一、时代特征 1.稚拙、古朴的史前龙纹 上古时代是龙纹创始期。据考证:“龙作为一种吉祥装饰意象起源于新旧石器时代交替的远古时代”。[1] 这时的龙已成为原始氏族的一种图腾崇拜。史籍记载:人类始祖伏羲“龙型”、“蛇躯”、“鳞身”,红山文化(辽阳牛梁河地区)出土的五千多年前的玉雕龙,猪首龙身,头部五官刻画细致,头尾合成环状,颈部鬃毛飞扬,形态生动。此时的龙纹虽然已具蛇形特征,但是,尚处于蒙昧的雏形状态,造型还未形成完整的形象体系。后来,装饰在碗、盆、罐、壶等陶器上的龙纹逐步变形成为鱼龙、鸟龙、象龙等吉祥纹样,形象生动、线条流畅,体现出稚拙、古朴的原始之美(见图 1)。 2.奇妙、狞厉的商周龙纹商周时期宗教巫术之风浓厚,在统治者沟通天地的青铜器礼器上,装饰纹饰更显奇妙的宗教色彩。龙纹质朴粗犷,大多是近似无肢爪的爬行动物。商周龙纹仍然沿袭半坡和夏墟龙纹的脉络,形体上突出的变化是增加了角和足,种类增多。如,夔龙、缡龙、蟠龙、虬龙等。商周龙纹构图严谨,纹饰变化夸张,多以直线表现高浮雕的龙纹主题,铺以细密的云雷纹、回纹等等,层次分明。主纹多采纳侧面对称,以四等分或二等分的中心线为准组成对称的单独纹样。狞厉、肃穆的夔龙纹,强化了商周纹饰的雄浑、奇妙之美,体现出奴隶主“君权神授”的精神涵义(见图 2)。 3.浪漫、激越的春秋战国龙纹春秋战国,诸侯纷争,“诸子百家摆脱了原始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