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理辅导活动课课堂情境创设例谈 徐慧珠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通过心理辅导活动课促使学生心理成长的原理主要在于,通过学生主体在课堂中参与模拟生活情境的活动与真实体验,他们在情绪情感上获得真切的感受,从而在认知上产生思考与感悟,再通过课堂内的互动分享,使同学之间的感悟发出碰撞的火花,产生共鸣,使他们在生活理念方面发生质的更新与飞跃,因而在行为上产生积极的内在动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同学的示范和团体的技能训练,使学生获得应对生活实际问题的技能。 学生的情境体验是否达到预设的辅导效果,与教师是否明确辅导目标,是否按照辅导目标创设课堂情境具有非常重要的关系。下面对于如何根据辅导目标创设情境,促发学生产生体验举例加以说明。 一、通过创设课堂..现实情境....,诱发学生产生真实体验。 “现实情境”是在学生不知道教师意图、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而由教师有意设置的。这样的情境就如发生在学生的现实生活当中,学生的体验是最真实的,也最深刻的。比如,一堂以“我爱我的学习用品”为主题的小学一年级的课中的一个情境,它的辅导目标是通过让学生体验失去学习用品的不安和着急,来激发学生珍惜学习用品的愿望。为此,教师创设了一个“当课本文具不见的时候”的真实情境。这个真实情境是这样创设的:让学生闭目欣赏歌曲《蓝精灵》,过程中,教师悄悄取走一部分学生的铅笔盒、课本,当歌曲欣赏完毕,同学们睁开眼睛时,老师要求大家翻开课本拿出笔,做一个猜谜游戏,这时那些“丢了”课本和铅笔盒的同学们一脸的茫然,他们找不到书本和铅笔盒,正在纳闷,是自己丢了还是没带来?教师就故作不知地问他们,“你们怎么了?”然后再问他们的感受,此时这些孩子那种难堪、着急、不安的体验是非常真实和深刻的,从而感悟到学习用品的重要性。这是根据“剥夺效应”即俗语“失去了才知道珍贵” 的道理而设置的情境。使用这个情境要注意对学生失落情感的补偿,那些莫名其妙丢失学习用品的小学生体验了难堪、着急、不安等不良情绪之后,可能会有一些失落感或者被骗被作弄的感觉,所以教师要通过小学低年级学生喜欢的方式,来 2 补偿他们,比如教师对他们表示对不起,还要带领全班同学对他们鼓鼓掌,表示安慰和感谢! 这种情境创设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年级,不过,由这个例子我们还可以发现,这样的情境虽然能使学生产生非常真实的体验,但不可以太多,太多了学生会有被骗的感觉,有些学生不再进入情境体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