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实训指导 心房肥大 心房肥大表现在 P 波的改变,心电图上有两种类型的 P 波改变。 1. 左房扩大:“二尖瓣型 P 波”:常见于二尖瓣狭窄患者,主要由。 心电图特征为: (1)在Ⅰ、Ⅱ、avL、avR 导联中,P 波的宽度超过正常(0.11s),呈双峰型,双峰间距≥0.04s。 (2)V 1 导联常有电压增高的双向P 波。 2. 右心房扩大:“肺型P 波”:常见于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主要由于而左心房不增大,心电图特征为:P 波增高,电压≥0.25mV,波型尖锐,尤以Ⅱ、Ⅲ、avF、V 1 导联明显。 心室肥大 一、左心室肥大 1. 左室高电压的表现:V5﹑V6导联的R波>2.5mv,或V5的R波+V1的S波>4.0mv(男性)或>3.5mv(女性); I 导联的R波>1.5mv,aVL导联的R波>1.2mv,aVF 导联的R波>2.0mv,或I导联的R波+III导联的S波>2.5mv。 2. 额面心电轴左偏,一般不超过-30°。 3. QRS波群总时间>0.10s,但一般不超过0.12s。 4. ST-T改变: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ST段下斜型压低达 0.05mv以上;以S波为主的导联(如 V1)上,则反而可见直立的T波(图2-15)。 图2-15 左心室肥大 二、右心室肥大 1. 右室高电压:V1导联R/S≥1,V5导联R/S≤1;重度肥厚可使V1呈qR型(除外心肌梗死)。 2. V1的R波+V5的S波>1.05mv(重症>1.2mv);aVR导联的R/q或R/S≥1,R波>0.5mv。 3. 心电轴右偏≥+90º(重症>+110º)。 4. ST—T改变:右胸前导联(V1﹑V2)T波双向﹑倒置,ST段压低(图2-16)。 图2-16 右心室肥大 心肌梗死 一、心肌梗死的基本图形 1. 有Q波心肌梗死者,其心电图表现为: (1)病理性Q波:宽而深的Q波,在面向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 (2)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的导联上出现。 (3)T波倒置: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的导联上出现(图2-17)。 图2-17 急性心肌梗死病变各部位的心电图特征性变化 2. 在无Q波心肌梗死者中,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点是:无病理性Q波,有普遍性ST段压低≥0.1mV,但 aVR导联(有时还有V1 导联)ST段抬高,或有对称性T波倒置。 二、心肌梗死的动态演变及分期 1. 有Q波心肌梗死者 (1)超急性期:发病数小时内,可出现异常高大两肢不对称的T波。 (2)急性期:数小时后,ST段明显抬高,弓背向上,与直立的T波形成单向曲线,1~2日内出现病理性Q波。 (3)亚急性期:如不进行治疗干预,ST段抬高持续数日至两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