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电 图 各 波 段 的 组 成 与 命 名 (1)心脏的传导系统 心电信号传递的三站 (2)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常规心电图的波形组成 ○QRS 波群的命名示意图 (3)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 二 、 心 电 图 产 生 原 理 ○心肌细胞与心电图形成学说: 极化状态除极过程复极过程心电图的波形 ○电偶学说: 心电向量 心电向量图 心电图 ○电偶:由两个电量相等、距离很近的正负电荷组成一个整体。 ○心电向量:既有强度又有方向的电位幅度。 ○第一次投影 三个平面:额面、横面、失状面 ○第二次投影 ○心电图各导联 ○标准十二导联系统 (一)肢体导联系统—反映心脏额面情况 标准导联:Ⅰ Ⅱ Ⅲ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R avL avF (二)胸前导联系统—反映心脏水平面情况 包括:V1、V2、V3、V4、V5、V6 第第一次投影 第三个平面 第第二次投影 第12 导联 ○ 心 电 图 检 查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 ○(一)心电图各波段的测量 ○(二)心率的测量 ○常用两种方法: △测量15 厘米长心电图内P 波或QRS 波群出现的数目:该数目乘以10。 △测量P-P 或R-R 间期:测量5 个或5 个以上P-P 或R-R 间期,计算其平均值,60 除以该周期即为每分钟的心率。 ○(三)平均心电轴的检测 △范围:正常 (-30 ~ +90 °) 左偏 (-30 ~ -90 °) 右偏 (+90 ~ +180 °) 不确定(-90 ~ -180 °) △心电轴计算法:分别计算Ⅰ、Ⅲ导联 QRS 波群振幅的代数和 △心电轴的简单的目测法 正 常 心 电 图 的 波 形 特 点 与 正 常 值 ○P 波 △位置:P 波一定出现在QRS 波群之前 △形态:光滑圆钝,可有轻度切迹。 △时限:<0.12 秒 △电压: <0.25mV(肢导联) <0.2mV(胸导联) △方向:窦性心律 Ⅰ、Ⅱ、avF, V4~V6 导联 直立 avR 导联 倒置 其它导联直立、倒置、或双相 △V1 导联P 波终末电势即PtfV1 :V1 导联P 波双向时,其负向波。 正常人PtfV1>-0.04mms(负向波的波幅与时间的乘积) ○P-R 间期 △PR 正常值0.12~ 0.20 秒 △代表了房室传导时间 △年龄越大,心率越慢,P-R 间期越长 △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 间期越短 ○QRS 波群 △代表: 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时限:0.06 ~0.10 秒 <0.12 秒 △波形: – Ⅰ、Ⅱ、V4 ~ V6 导联主波:向上 – avR、V1 导联主波:向下 –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