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1 一、名词解释 1.院前急救:广义的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病人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急救。 2.急救半径:是指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前急救服务区域的半径。 3.反应时间:是指急救中心调度室接受呼救电话至救护车到达现场所需要的时间。 4.平均反应时间:是指区域内每次反应时间的平均值。 5.固定术:是针对骨折的急救措施,可以防止骨折部位移动,具有减轻伤员痛苦的功效,同时能有效地防止因骨折断端的移动而损伤血管、神经等组织造成的严重并发症。 6.心搏骤停:是指病人的心脏在正常或无重大病变的情况下受到严重的打击,如急性心肌缺血、电击、急性中毒等,致使心脏突然停搏,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有可能恢复,否则即可导致死亡。 7.猝死:指平素健康的人或病情稳定或正在改善中的病人,突然发生意料之外的循环、呼吸停止,在发病6小时内死亡。 8.心源性猝死:指平素健康的人或病情稳定或正在改善中的病人,由心血管病变引发意料之外的循环、呼吸停止,在发病 6小时内死亡。 9.心室颤动:又称室颤。心室肌发生极不规则的快速而又不协调的颤动。心电图表现为 QRS波群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频率为 200-400次/分。 10.BLS: 即 basic life support的简写,为基本生命支持,又称初期复苏处理或现场急救。其主要目的是向心、脑及全身重要器官供氧,延长机体耐受临床死亡时间。 11.ACLS:为进一步生命支持。主要为在 BLS基础上应用辅助设备及特殊技术,建立和维持有效的通气和循环,识别及治疗心律失常,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改善并保持心肺功能及治疗原发疾病。 12.PLS:延续生命支持。重点是脑保护、脑复苏及复苏后疾病的防治。 13.口对口人工呼吸:为病人供应所需氧气的快速有效的方法。借助术者用力吹气的力量,把气体吹入病人的肺泡,使肺间歇性膨胀,以维持肺泡通气和氧合作用,减轻机体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 14.临床死亡:指延脑已处于深度抑制状态,心跳及呼吸停止,机体完全缺血,各种反射消失,但各种组织中仍然进行着微弱的代谢过程,尚存在心肺复苏及脑复苏机会的一段时间,通常有4-6分钟。 15.生物学死亡:从大脑皮质开始到整个神经系统,以及其他器官、系统的新陈代谢相继停止,并出现不可逆的变化,整个机体已不可能复活,但个别组织在一定时间内仍可有极微弱的代谢活动。 16.复苏体位:病人仰卧于硬质平面,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