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3《在大海中永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题为“无私奉献”。《在大海中永生》是一篇通讯报,记叙了历史伟人邓小平骨灰撒放大海的情景,讴歌了伟人的不朽功绩,表达了人民对伟人的一片深情。(二)、学情分析:本组课文可读性强,学生易于朗读,但对于中心的把握,可能有些难度,要引导学生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认真读,认真体会,感受字里行间包含的作者的真情实感,从而被文章所打动。(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学会7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2.能正确读写“民族、爱戴、波翻浪涌、奔腾不息”等词语。过程与方法:1.通过理解课文重点词语,体会表达感情的作用。2.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与组内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缅怀邓小平同志丰功伟绩,体会人民对为人的一片深情。(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重点语句,体会他对表达感情的作用。突破方法:通过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感受伟人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突破方法:通过资料在反复读,体会感情。(五)、课时安排:第二课时(六)、教学措施:一.紧扣题眼,定好情感基调这篇课文的题目凝练、内涵深刻,教学伊始,紧扣文题,抓住题眼“永生”一词,引发学生生疑:“为什么说永生?”“在大海中永生是指什么?”接着呈现邓小平画像,教师怀着深情简介邓小平:“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邓爷爷。他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国两制’构想的缔造者他临终前叮嘱,不留骨灰,撒向大海,这是他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献给祖国和人民的遗愿”。和着的徐缓的音乐,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永生”原指人死后灵魂永久不死,而课文中指什么呢,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用心感受作者的肺腑之言,初步体验人们对一代伟人的深情。二.精读感悟,体验情感旋律这篇通讯稿脉络分明,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的,课文的语言凝练、感情充沛,激起了人们对邓小平同志深切的怀念和悲痛之情。在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时,应抓住一个“情”字,因伟人离去而悲痛,同时从内心深处激起对邓小平同志的崇敬的情感。如引导学生体会痛悼伟人、悲痛不已的心境,首先抓住“呜咽”一词,创设情境,让学生凝听浪花拍击礁石的浪花声,教师配以朗读“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进而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人在低声哭泣时痛苦的程度之深。人们失去了伟人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哗哗作响的没大海仿佛也在哭泣。在引导学生学习认识小平同志的深远影响时,扣准“超越时代”“超越国界”等词语,把课内外知识相沟通。由衷地赞誉小平同志的影响之大,初步了解他的“改革开放”、“一国两制”方针影响之深远,深切地缅怀他的丰功伟绩。课文中有一些凝练的对句,应让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鼓励他们质疑,相机研读,去体验语言文字间包蕴的真情。如“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可设问:课文中的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像?把使你感动的句子找一找,想想为什么使你感动。最后再次回到文题上,说说自己对“永生”一词的理解,加深感悟:伟人虽以与世长辞,但人们仍希望他在大海中获得永生,这是人们的美好心愿,寄予了人们深切的怀念之情。三.指导朗读,奏出情感乐章对于这篇情真意切的美文,加强朗读训练尤为重要。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时,可结合教师感情朗读课文,把师生的感情溶入课文描写的情感世界中,悄然进入悲壮的氛围中。在研读课文时,可采用默读、轻声读、感情朗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品悟语言,努力使学生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同步,进而融为一体,以利学生语言的积累与内化。为了激发学生对一代伟人的崇敬之情,学习伟人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教者可设计一些精练的引言,潜入地与学生一起品读课文,以情激情,指导学生读出真情实感。如引导学生读好“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缓缓地绕飞一周,……”教者可作引言:“伟人仿佛不忍离去,还要再看看最后一眼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土地,飞机慢行那是因为人们不忍伟人的离去。”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