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区镇域经济发展现状和对策思考 镇域经济是县(区)域经济的基础和核心,是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环节。没有镇域经济的大发展,就没有县域经济的崛起,构建和谐惠阳就更无从谈起。因此,全面审视镇域经济发展现状,深入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和探讨进一步做大做强镇域经济的对策,对于我区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在全市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争当排头兵,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镇域基本情况 惠阳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毗邻香港,与深圳、东莞相连。全区下辖 8 个镇和1 个开发区(三和经济开发试验区),土地面积 920.2 平方公里(不含大亚湾)。按地理位置可划分为南部、中部和北部三个地区。2004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 33.92 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15.90万人,占户籍人口的46.9%。 二、镇域经济发展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第一要务,积极谋划 “一心三轴”的经济发展构想,进一步凸现镇域经济的核心地位,调整镇域经济结构,优化镇域产业布局,有力地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发展,镇域经济已成为推进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主导力量。2004 年,全区9 个镇(含三和经济开发试验区,亦称为镇)共完成生产总值58.69 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8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1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4.32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0.16 亿元;完成农业总产值7.67 亿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97.8%;完成工业总产值142.67 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4.9%;完成税收收入2.74 亿元,占全区税收总额的46.1%;完成财政收入1.12 亿元,占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40.4%。2004 年我区镇域经济发展主要有如下特点: (一)、以新圩、淡水为龙头的南部镇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1、经济发达镇主要集中于南部地区。2004 年,GDP在 10 亿元以上镇有2 个,分别是新圩、淡水;GDP在 5-10 亿元的镇有2 个,分别是三和和秋长;GDP在 2-5 亿元的镇有镇隆;GDP在 2 亿元以下的镇有4 个,分别是平潭、永湖、沙田和良井。从下表可以看出,位于南部的新圩、淡水、三和、秋长和位于中部的镇隆 5 个镇的GDP、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等 3 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位居镇域前列。 2、南部经济板块对镇域经济发展发挥主导作用。从三大区域的2004年生产总值来看,南部镇(5 个镇)合计 50.42 亿元,镇平均 10.08 亿元;...